《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向太陽,裝著滿滿的笑容,忘卻身后的陰影……
——題記
窗邊的風(fēng)鈴隨風(fēng)翩翩起舞,“鈴鈴”的聲音好似有一股魔力,我放下書,心卻跟隨著海倫飄到了遠方。
在暑假里,我閱讀了美國勵志女作家海倫·凱勒記敘的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是一位聾盲人。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只有海倫悲慘的遭遇,更多的是,在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了海倫的樂觀、活潑、可愛,是那樣的強烈,以至于我不愿將海倫介紹為“美國聾盲女作家”,樂觀是海倫最大的“標簽”。海倫一歲多的時候,因為一次意外喪失了視力和聽力。年幼的她噩夢常擾,她還沒看清這個世界啊。一片陰影之下,她不知道太陽是紅色的還是黃色的,甚至她不記得媽媽是什么樣子的,但她卻知道陽光是溫暖的,生命是寶貴的,生活也會愛她的。即使掉入黑暗的深淵里,無盡的孤寂中,海倫無神的眼睛仍然熠熠發(fā)光,嘴角的酒窩依然旋著幸福。海倫認識很多朋友,她在馬克·吐溫先生陪伴下去探尋童話般的古堡,她在錢布斯先生的引導(dǎo)下探究花草樹木的奧秘,她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探索知識的樂趣。海倫用心感受春天的和煦,夏天的熱烈,秋天的蕭瑟,冬天的凜冽,她總是把一句話“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境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著相似之處,兩位作者都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感染著讀者。然而,兩位作者的人生境遇卻大不相同。曾經(jīng)詩中海子淡然的人生,并沒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海子英年早逝,生活、工作的壓力排山倒海般地壓向他,他被壓垮了,在他二十五歲的生日當天,他永遠地眠在了山海關(guān)的鐵軌上,像一朵正熱烈綻放的花被無情夭折一般讓人感到無限遺憾。海倫呢,她的遭遇要更不幸一些,她的生活被濃重的陰影遮蔽,但是她沒有被陰影嚇倒,她選擇面向陽光,背對陰影,忘我地生活。“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是海倫·凱勒獨特的人生格言。因為選擇了陽光般燦爛地活下去,海倫的生活多姿多彩,是呀,不論命運多么殘酷,也要生如夏花之絢爛。
海倫就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向著太陽,裝著滿滿的笑容,忘卻身后的陰影……
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輕輕地閉上眼睛,試圖嘗試一下失明的滋味。那一刻,我如同在黒巷中摸索著前進,但腳步卻仿佛一直在走向自己不想去的地方,那種跌跌撞撞的恐懼感倏地一下,像一根電線一般,讓我汗毛直豎起來,那原本有點游戲似的新奇感瞬間變成恐懼襲上心頭。在黑暗里,在陰影和陽光的分岔路口,海倫選擇面向陽光,背對黑暗,不僅如此,海倫還在黑暗中探尋出不一樣的“光明”,正如泰戈爾曾說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命運的重創(chuàng)讓海倫看不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但她用雙手探索出一片自我的世界,追尋到異樣的光明。樹葉清晰的脈絡(luò),小草嫩嫩的像針那樣扎手,媽媽眼角細細的皺紋,海倫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個太陽。黑暗與光明皆由心而定。心中痛楚濃霧則蒙蔽雙眼,心居隨遇而安則內(nèi)心自有一幅光明的畫卷。
黑暗中也有光明,這使我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前段時間,我迷上了寫作,偶爾我的作品也會被發(fā)表,我獨樹一幟的寫作風(fēng)格讓我有點沾沾自喜?墒,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文章,沒想到卻被退了稿,編輯附上一句話:“文章結(jié)構(gòu)不夠嚴謹,獨樹一幟過了頭,反倒弄巧成拙!币痪洹芭沙勺尽弊屛沂纸乖辏@次的滑鐵盧讓我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想寫作。我對自己的寫作喪失信心,好像黎明前的黑暗一般揪心,對于這次的失敗我始終耿耿于懷。直到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得到了釋然。黑暗中的光明尤為可貴。這次的“弄巧成拙”讓我得到了一個寫作的提高,也讓我重拾信心,堅定了我寫作道路信念,更為重要的是我平復(fù)心態(tài),樂觀勇敢地看待黑暗,尋找光明。誰說海倫沒有找到她的光明?她一步一步地登上了更高的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她的人生竟然照亮了整個世界!
海倫就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向著太陽,裝著滿滿的笑容,忘卻身后的陰影,但她也能在陰影里尋找獨特的“陽光”……
盡管
樹根深埋于陰暗的泥土里,
但是
它卻分享著樹頂所有的喜悅共和想象,
沐浴著同樣的陽光、呼吸著同樣的空氣、目睹鳥兒飛翔,
同與自然共鳴,我就如同那樹根,
享受著所有看不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