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逆境
大凡人在世上均望一帆風(fēng)順而避任何障礙與困難。永活在順境中,而不須有些許的挫折并通稱這種狀態(tài)為幸福。是幸福嗎?但是,我要說的是,我愛逆境勝于順境,一如我愛太陽勝于財富!我愛我的不幸勝于他人的“幸福”!我崇尚逆境,即使逆境可能是荊棘滿目、伏險叢生,困難也可能致使我腦漿迸涌、萬骨俱碎!
我愿意甚至渴望在逆境中生存,我也希冀在逆境中接受苦難的挑戰(zhàn)。困難讓我羽毛豐盈,逆境使我翅膀強(qiáng)健,而絕境讓我人生沸騰!君不須說這是詩意的夸張,或是無奈的宣告。要知道:一切磨難都是對有聲有色的人生的賜予;是對輕盈思想的充實;是對安逸的一種嘲弄和勸告。要對降臨在生命歷程的磨難作藝術(shù)或哲學(xué)的叩問;對所有的不幸——其實只是人的感受不同而已——當(dāng)作是歷史荒蕪的眷顧纖弱的精神既可。在現(xiàn)實中,我的生活也是充滿懸念--其實任何人都是如此--雖然有經(jīng)濟(jì)拮據(jù)的困擾;精神潦倒的事長伴左右;甚至思想崩潰以及疾病的不時折磨;更有死神的恐嚇充斥在整個人生。即使如此,我還是愿意在逆境中挺直我的軀體,把我手臂指向星辰閃耀的前方!只有在困難中站立的人才是堅強(qiáng)的人,也只有在逆境里成熟生存的靈魂才是豐滿的靈魂!“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也”這些圣哲的命運以世俗的眼光來讀,都是凄慘的,有百死而無一活的理由。就是這么個“有百死而無一活”,他們那顆堅強(qiáng)的心和高貴的靈魂在身境凄厲下溫暖著、激勵著、喂養(yǎng)著全人類的心!“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可是所有哲人的心靈告白!
我輩崇尚逆境不是簡聊的宣揚“艱苦”作風(fēng)、素食主義,而是在局外的角度解讀靈魂的深度與密度。生活永遠(yuǎn)是這樣:有了饑餓的威脅才會有耕田的辛勞;有拮據(jù)的困擾才會有奔波的艱辛;有精神的匱乏才有讀書的熱望;有孤獨的處境才有潛心研究的機(jī)會;有失敗的痛楚才有戰(zhàn)勝失敗的甜蜜;要失才能所獲!這就是生活的意義,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河北保定清苑縣清苑二中初一:劉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