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章充滿個性的魅力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是的,真正好的文章總是心靈泉水的自然流淌,而每一個心靈都是一個不可重復(fù)的世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的個性,首先體現(xiàn)在作者思想感情的獨特性。請讀一位男生的文章——
擠痘
晚上刷牙時,一不留神,在鏡子里看見自己,驚恐萬分,看見了已變黑變粗的胡須,湊近了鏡子,端詳鏡里睜大眼睛的我,扯下了一根長須,嘴皮抽搐一下,倒吸一口冷氣。痛定之后,忽然在鏡子里看見另一個我。那是第一次長青春痘時,我正用手擠痘,疼痛使我面部肌肉向痘聚攏,臉像面團一樣被揉成麻花狀?粗@張被扭曲的臉,現(xiàn)在我又平靜下來。我想,當初擠痘,只求美容,不想?yún)s留下一塊小疤,反而弄巧成拙。后來青春痘不但不減,反而倍增,加之學(xué)習(xí)緊張,便沒有去理它。如今痘不僅沒有影響容顏,反倒引得老人們羨慕我一臉青春氣息。他們告訴我:青春才是最美的。然而,如“擠痘”一樣的現(xiàn)象卻時常發(fā)生。有的中學(xué)生為求瀟灑,不惜抽煙喝酒,故作玩世不恭狀;有的中學(xué)生為求“成熟”,不惜油頭粉面,濃妝艷抹?桃饽7乱磺,最終失去了自我。我承認我不美,但我以自然為美;我不想美上加“美”,只求保住青春之美。
所寫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不過就是一次“擠痘”;但作者的感悟卻是獨特的:以自然為美,保住青春之美。寫出了這獨特的感悟,文章也就顯出了個性,而這樣的文章,是不可能與其他任何文章雷同的。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哪怕是面對同樣的生活海洋,由于生活閱歷、知識結(jié)構(gòu)、認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別,不同的人也會從中獲取不同的東西。只要捕捉住了這個“不同的東西”,所寫出的文章就不可能是別人的思想感情。關(guān)鍵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擠痘》的個性化,還體現(xiàn)在作者選材的生活化。認為只有“感人肺腑的”、“終生難忘的”、“驚天動地的”、“曲折驚險的”的“大事”才能夠進入我們的作文,這無疑是同學(xué)們長期以來作文過程中的一個誤區(qū)。難怪不少同學(xué)只要沒有“撿錢包”、“扶盲人”或?qū)W校班級沒有開展“歌詠”、“運動會”、“植樹”等活動就寫不出作文,于是,他們埋怨自己“生活單調(diào)寫不好作文”就是很自然的了。其實,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實——生活內(nèi)容的真實和思想感情的真實!世界上絕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的道理,每個同學(xué)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受也絕不會完全一樣。只要同學(xué)們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和生活,寫出的文章就會與眾不同。請同學(xué)們試著從這樣幾個方面打開自己心靈的閘門和生活的窗戶——
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歡樂,抑制不住的興奮,熱淚盈眶的感動,揮之不去的惆悵……
自己的思想:別具慧眼的見解,刨根問底的質(zhì)疑,社會現(xiàn)實的憂慮,人生道路的迷惑……
自己的校園:風(fēng)采迥異的老師,性格不同的同學(xué),休戚與共的小組,色彩繽紛的班級……
一縷飛揚的思緒,一聲由衷的慨嘆,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次有趣的對話,一場激烈的爭鳴,一簇思想的火花,一份純真的友情……都可以成為我們筆下一道道獨具魅力的心靈風(fēng)景和一幅幅別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啊!
寫出個性,除了寫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獨特性外,還包括文章內(nèi)容的“與眾不同”,比如,議論文中獨有的見解,說明文中獨到的發(fā)現(xiàn),記敘文中獨特的人物形象等等。
比如議論文,一味重復(fù)偉人名人豪言壯語的文章,當然無所謂“個性”可言。而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勇于沖破陳舊的思維模式,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這樣的文章絕對不可能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我在樂山一中任教時,曾組織過一次征文比賽,征文的題目是《寫在郭沫若的故鄉(xiāng)》。面對這個題目,按一般的定勢思維,不少學(xué)生容易寫成贊美郭沫若、反映改革開放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等等,但我班的學(xué)生卻以這個題目寫出了不少充滿個性富有思想的文章:或描寫中學(xué)生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未來“郭沫若”,或批評郭沫若家鄉(xiāng)至今還存在的一些不良傾向,還有一個學(xué)生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郭沫若無疑是我們故鄉(xiāng)的驕傲,但是,作為他的家鄉(xiāng)人和后輩,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腳下而仰視巨人,是沒有出息的。只有一個勇于超越前人的民族才是有活力也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今天我們對郭沫若最好的紀念,莫過于以郭沫若不迷信權(quán)威的創(chuàng)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記敘文也應(yīng)該使所寫人物富有個性。長期以來,我們不少同學(xué)腦子里已經(jīng)形成了不少寫人的框框套套。以寫老師為例,很多同學(xué)寫老師,多半要寫老師“慈祥得像媽媽”,而且事跡也大同小異,無非是帶病堅持上課呀,熬夜批改作業(yè)呀,等等。本來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了某種思想品德的符號,自然就無所謂“個性”了。這樣的文章,誰看?不是不能寫老師對學(xué)生的愛,因為愛學(xué)生的確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的共同品質(zhì),但我相信,每一位老師愛學(xué)生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樣的,同學(xué)們?nèi)绻麑懗隽恕斑@一個”老師愛學(xué)生的獨特表現(xiàn),文章不就顯出了個性了嗎?另外,老師的個性也包括了其弱點甚至缺點,可不可以寫?我認為,當然可以寫。魯迅的《藤野先生》就寫了藤野先生“穿衣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lǐng)結(jié)”的特點,但這并不影響藤野先生的可敬形象,反而讓我們更覺得他親切可信。我曾給學(xué)生出過一道作文題:《爸爸,我的啟蒙老師》,不少同學(xué)都是從慈父或嚴父的角度寫爸爸對自己的教育培養(yǎng);但有一名同學(xué)卻嚴格按照他父親的本來面目,寫出了一位既有獨特個性又有相當?shù)湫托缘母赣H的形象:這位父親為了讓兒子成才,三歲就強迫兒子背唐詩,四歲強迫兒子學(xué)小提琴,五歲強迫兒子練書法,六歲強迫兒子學(xué)國畫……十二歲的作者寫道:“爸爸,我的啟蒙老師!在他的‘啟蒙’下,我被人稱為‘神童’,而且也的確拿回了這種金牌、那樣大獎;可是,在他的‘啟蒙’下,我沒有童年!”如果我們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還人物以真實的本來面目,那么,每一個同學(xué)都能寫出這樣獨具特色的作文的。
由此看來,寫出個性,從根本上講,并不只是單純的寫作技巧問題,而是忠實于生活真實的問題。唯有做自己心靈的主人,才能使文章充滿個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