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
在中國浩瀚的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有這樣一朵瑰麗奪目的奇葩,她雖然篇幅短小,但詞句鬼斧神工、惜字如金,要么借景抒情,要么寓情于景,描繪了讓人心曠神怡的意境,表達了意味悠長的情感,她就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古詩,也是我最喜愛的文學(xué)藝術(shù)。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飛的白鷺,浮水的鵝。這正是古詩中的意境。我讀古詩,覺得那就是祖先在向我訴說。
訴說什么呢?訴說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訴說著他們的家鄉(xiāng)、友人;更訴說著“天下興亡!
我喜歡讀古詩,喜歡聽祖先向我訴說。
我喜歡讀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喜歡那種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我讀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仿佛是李清照在對我說,她痛恨宋朝的皇帝、文臣武將茍且偷安的時政。在讀這首詩時,我好像在和李清照對話、討論。她說她崇敬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氣節(jié),而來諷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義。聽了她的話,我不禁熱血沸騰,會對她說,現(xiàn)在的中國不比以前,如果危險來臨,所有人都絕不會茍且偷安!我們必會奮力反擊,絕不向惡勢力低頭!
我喜歡讀蘇軾的《題西林壁》和鄭板橋的《竹石》。當我讀《題西林壁》時好像蘇軾就在我面前,侃侃而談!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更顯現(xiàn)了廬山的“奇”與“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體會到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而《竹石》讓我看到了竹子扎根巖石中卻穩(wěn)而牢固,竹子任風(fēng)雨千錘萬擊還頑強屹立,毫不動搖,不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竹子一樣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嗎?古詩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人生哲理,我喜歡讀古詩。
我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感覺好像聽李白在向我說他并不為孟浩然的離去而悲傷,并且還向往揚州。讀完詩我更是看見了黃鶴樓、煙花三月、長江等景色。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嘆中國的景色、山水是多么美麗、壯觀。
我喜歡讀古詩,不但喜歡詩人們抒發(fā)的豐富情感,而且喜歡那優(yōu)美的詞語、押韻的詩句,字字精辟,“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正形容了古詩的“絕”。我們中國的古詩是英語所不能完全翻譯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相思的紅豆,巫山的雪,邊塞的戰(zhàn)士,回鄉(xiāng)的客。古詩中有苦有樂,耐人尋味,更是祖先在向我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