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境
有時需要一種心境,一種可以與自然真誠對話的心境。
我想起了陶淵明,他定然躺在一張破席上,輕輕吐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句然后睡去,去夢他的世外桃源。何等灑脫、自然。
他是一個把心靈交拖于自然的人。
境由心造,五柳先生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自然對話的心境。我也需要這樣的一種心境。在微雨的時候,靜靜地走在小巷中,看秋雨浸濕紅潤的楓葉。不打傘,敞開衣襟。讓雨侵入五臟六腑,讓心靈接受一次自然真誠的洗禮。心境因此而變得平和寧靜。心止如水,一種狀態(tài)。還記得彼得?潘的“永無鄉(xiāng)”嗎?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與自然交流的虛擬場所。趴在陽臺上看天的時候,心境特別明朗,靜靜地在心里咀嚼著優(yōu)美的詞句:“置心于何處,無何有之鄉(xiāng),藐姑射之山,望之在近旁!币饩秤脑。我常常想去流浪,到空間的終點,有多遠走多遠,去看大自然的風韻;金黃的油菜花田,高聳入云的山巒,云霧繚繞的林間,還有恢弘寂然的大漠……,與小鳥講述自己的心情,告訴黑鷹我相信它是永生的,俯在大自然的耳朵旁,讓它知道我心里充滿了對它的敬畏和贊美。
我真的想去流浪,到時間的起點,追尋遠古的自然風,去看宋時繁華的江南,唐時風靡的皮影,漢時古老的城墻,秦時蒼冷的明月,輕輕地聆聽大自然的耳語,在心里默默刻下大自然曾經的輝煌。一種別樣的心境。然而這不是心靈的墮落,這是心靈是升騰。
我常常想起一位散文作家的文字:在我心靈的殿堂里,我為她(自然)加冕,讓她坐在我的王位上。因為她是我的女神,雍容,典雅、高貴,圣潔。她熱愛自然,虔誠地與自然對話,就如她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眾不同樸實圣潔的心境。境由心造。
讓我們都有一顆真誠的,能與自然對話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