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粉店里的勇士
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帶我去一家腸粉店吃早餐。
清晨,一縷刺眼的陽光射在臉上,接著鳥叫聲從窗外的樹里也一起到來。清晨就這么自然地來了。
穿上整齊的小校服,我和母親匆匆來到了腸粉店。店內(nèi)坐滿了像我一樣的小學(xué)生。腸粉店只有30平方米大小,擠滿了人,地上都是草草地用水泥胡亂鋪成的;墻上的油漆都掉了色,只有那些斑斑駁駁的黃色油漬,還露出了赤裸裸的磚頭;店外的街道上也擺了桌子;小店沒有招牌。我和母親坐在了外面的凳子上,每次一坐下去母親就用那些粗糙的紙巾擦一下桌子。地面上扔滿了白色的紙團。我吃完了以后,依然有人在等。每一次到這來吃腸粉,都會看見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穿著一所公辦學(xué)校的校服,瘦得像一具骸骨,皮膚跟那水泥地面一樣灰不溜秋的,很應(yīng)景;額前的劉海參差不齊,多半是那些小店的新手剪的;現(xiàn)在是冬天,他卻穿了一雙掉了皮的小涼鞋。他從店內(nèi)走出來,背著書包,幫父母端了腸粉給客人,熱乎乎剛出爐的腸粉,被腸粉“感染”了的燙手的盤子。小男孩兒雙手端了兩盤,在不足20厘米的過道上靈活地穿梭者。他端了十幾盤腸粉后緊張地看了看時鐘,匆匆地走了。我盯著他,不一會兒,那個瘦小的身影就在拐角處不見了。
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兩年沒去過那里吃早飯了。那天下午,我路過那家腸粉店。那個腸粉店的老板正坐在店外,跟坐在旁邊的兒子語重心長地談話。這里基本沒變,小男孩依然穿著短了一截的上衣,寬寬的大褲衩,那雙掉了皮還脫了膠的涼鞋。父子倆的前面依然擺著那輛電瓶車,后面綁著一個泡沫箱,車前品牌的商標(biāo)名早就只剩下一點一撇,認(rèn)不出來了。唯一更新的是,就在那個鐵的大鍋爐下面標(biāo)著一行歪歪扭扭的大字:“腸粉面米粉粥”,后來,小男孩從父親的身邊站了起來,騎著那輛電瓶車在空地上轉(zhuǎn)了一圈,笑著對他父親說:“爸爸,我能掌握,讓我去送外賣就好。”后來進去了,那位父親連忙站了起來走到鍋爐邊,我叫了一盤南瓜腸粉。不一會兒,腸粉好了,那個小男孩從電瓶車上下來奔跑到父親身邊,一把拿過腸粉,遞給了我,然后他坐在一旁一直看著我,我看他的時候他就扭到一邊去。我走進他們家的廁所,廁所旁邊緊靠著一張床。小男孩一家就蝸居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空間里。雙人鋪上躺著小男孩的母親,幾年沒見她的頭發(fā)花了一半,她的手捂著前額和雙眼,在這個像“下了火”一樣的大熱天里,她連風(fēng)扇也沒開,我發(fā)現(xiàn)她的嘴唇有些蒼白,我前后進去她都在草席上翻來覆去,“沙沙沙”地。
出來后我付了錢,看著小男孩那大大的眼睛我明白了他的心思,在他這個小小年級里,想的是一個家庭的如何支撐,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他一直盯著我看,盯著這幾張僅價值1元的小鈔。小男孩,在這個童年里所應(yīng)擁有的曼妙,他沒有。這個懂事的小男孩,要跨過的門檻太高太高,但是我相信他會長大、會長高。
再見,生活中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