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美麗與憂愁
再讀《宋詞》,又是一番別樣滋味。
三百首的小書,卻蘊(yùn)含著無比的智慧與情感。有痛楚,喜悅抑或是酸澀。
“自然之造妙,即更進(jìn)于渾成,要亦未為止境之學(xué)。”讀宋人詞,當(dāng)于體格,神致間求之,而體格尤重于神至。
開篇即是做了二十五年荒淫腐敗的皇帝的宋徽趙佶于亡國后作的哀歌《宴山亭》,標(biāo)志著其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此風(fēng)流天子被押解北上途中,見杏花盛衰,不禁憐花憐己。
“愁苦,問院落凄涼,兒香春暮?”一語訴衷腸。
看吧,即使是昏庸天子,也會在心底埋層不厚不薄的愁緒之紗,飄渺卻不曾消逝。
《宋詞三百首》,惹人愛得太多了。
我喜歡歐陽修,“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垂下簾櫳。雙雁歸來西雨中。”身處世俗,心卻留戀在自然。他不喜歡姹紫嫣紅,群芳爭艷,只愿在人去春空之際,領(lǐng)略自然之趣,醉心寂靜之境。這需要多高的心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中也。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少婦的深閨獨(dú)守之怨何日才會消除,她含著眼淚問花知不知道人的心境,這是她無處可訴的怨恨。而那花,自己也被風(fēng)雨摧殘了,又偏偏,被無情的風(fēng)吹過秋千去,無處可覓了。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rdquo;
一彈劍,曉行夜宿。
酒醒闌珊,紅顏緣薄。江湖客天涯羈旅。
劉三變多年坎坷,他選擇承受。“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在我看來,這并非墮子紅塵,只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不是屈服,是抉擇,一個令他不悔的走上這一遭的抉擇。
“詩當(dāng)學(xué)杜詩,詞當(dāng)學(xué)柳詞。”
《宋詞三百首》對柳永很眷顧,他的詞很多,評注雖有“放蕩不羈”,卻也可見“風(fēng)流倜儻”。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千古名句,千紅一哭。走的轟轟烈烈。
《宋詞》中的“人物”隨處可見,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shí)代,繼唐詩的輝煌后有一個黃金時(shí)代。
無論是歐陽修還是柳永,無論是晏殊還是蘇軾,無論是李清照還是辛棄疾。豪放或是婉約,都只為共同營造一個時(shí)代的燦爛。
讀《宋詞三百首》,品宋代文化的絢爛芬芳,也品茶客劍士的俠骨柔腸,看透宋朝荒淫的生活,也羨慕那少有的清靜。
至今仍想生在大宋,體驗(yàn)“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的憂思,即便只是落個“日晚倦梳頭”?v使頹靡得仿佛江南連綿的梅雨時(shí)節(jié),我也喜歡在宋朝這樣快活又頹敗的年代生活。
我不那么清楚地了解各種詞牌名所寫的內(nèi)容,表意究竟如何,只是喜歡,他們都很美,“點(diǎn)絳唇”、“減字木蘭花”、“蝶戀花”,抑或是“念奴嬌”、“燭影搖紅”、“暗香”、“湘春夜月”,都是那么美。真真切切的情意,淡淡清清的文墨,正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給人以無下的想象空間。
恍如一夢,就這樣記下了一個時(shí)代。一個永恒的時(shí)代,《宋詞》的美,正像眼下的江南水鄉(xiāng),纏綿柔和,煙雨霏霏,品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