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腳印
何雨珩/文
記得上小學時,老師曾讓我們背古人的經(jīng)典語句,那時的我瞪著那些生疏的字眼,囫圇吞棗的記了下來,卻從未明白過其中的意思,只是一味的記住那些單一的字,才能磕磕巴巴的背出一些。整理書柜時,偶然看見靜靜躺在角落里的那本厚厚的書,隨手一翻,竟翻到了曾子的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下面的注釋簡潔明了的解釋了這句話:“胸懷寬廣的人要志向遠大,任務十分重大,而路途遙遠!眱H是看了一眼,就可以很熟練的將那句話背下來,我暗暗苦笑:為何小學時沒有想到呢?
周五的晚自習,我們參加了一次“心里教育課程”,老師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大體是說一些從沙漠中走不出去的人,因來了一位游客,終于憑借北斗星走出了沙漠,告訴我們生活要有目標,不然就只會在原地停滯不前。這個故事發(fā)人深省,楚霸王項羽有著遠大的志向,他曾帶領幾萬人馬于百萬秦軍決一死戰(zhàn),將秦軍擊敗,推倒了秦王朝的暴政。正是因為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報負,所以才帶領眾多的江東子第,伐無道,誅暴秦。試想一下,如果他沒有遠大的志向,怎么會有氣吞山河的氣概呢?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因為有拯救國人的遠大的志向,認為醫(yī)生只能醫(yī)人,但不能醫(yī)國,于是他棄醫(yī)從文,從零開始,愣是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成為萬人敬仰的大文豪。
課后隨同學一起回教室,大家依舊對剛才的故事津津樂道,有人說:“志向遠大的人一定會成就大事,為萬民所敬仰。那志向不遠大的人又如何呢?”我腳步一頓,回想起了剛學不久的課文《傷仲永》,仲永天資聰穎,五歲便可寫詩,指定物品讓他寫詩,立馬便能寫好,很快,他便成了縣里的名人?伤母赣H卻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是為縣里人給的小錢沾沾自喜,不讓仲永學習,最終,一代天才卻因此以耕田為生。
雄鷹之所以能展翅高飛,是因為他立下了翱翔天空的大志;大海之所以能洶涌澎湃,是因為他立下了包容萬物的大志;高大的竹子之所以能勢如破竹,是因為他立下俯視萬物的大志。讓我們立下志向,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像大海一樣包容萬物;像竹子一樣,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