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作文600字
拾一縷芳香,讀一本好書,靜坐著,隨微黃的書頁的悄然翻動(dòng),抬望眼,隨憶而去……
——題記
人生之樂于為人處事之中。或成功,或失敗,其已無謂也,而謂在于其行之中。其行恰如一份答卷。
蘇武之德
古有一居官者蘇武,其人乃西漢之大臣也。帝為謝匈奴之善意,乃派中郎將蘇武之匈奴,然為扣之,后武被遣于今俄國之貝加爾湖,命其牧羊,不得回國。武乃愛國之人,于牧羊之事,頗有不甘之念,然為國之安危,順從遣派。吾以為其于牧羊時(shí)傷心也。而其曾一牧羊乃十余載。武歷盡千辛后方回國。武之順服,為吾所敬佩也,倘若其不從,必釀成大禍。于凡人,定難成此事,此事乃侮之人格。足見武之愛國之遠(yuǎn)志勝于人也。富則愛國,窮亦愛國,此志,人之鮮矣。吾以為武之事跡,必成一份德之卷,美哉!
季方之智
季方,于孩提時(shí),其聰慧顯于世。其智于何處?請閱《世說新語》中一節(jié):“客問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dāng)斯之時(shí),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季方答之妙矣!其一巧喻,令客之感羞愧,并明之理:弗為高而高,弗為深而深。此言成往事之佳話矣。其之言,復(fù)為一份智之卷,美哉!
以上二人,一大一小,一德一智,吾皆敬之。數(shù)百載,又有多少賢人智子交出德智之卷?心已澎湃矣,“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今之答卷,更需眾之行也。
佼佼者,還望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