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與無待作文600字
“有待”與“無待”千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荀子在《勸學(xué)》中極力倡導(dǎo)“有待”,留下了“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信念;而莊子卻在《逍遙游》中極力尋求無待者,而最終發(fā)出了“彼且惡乎待哉”的無奈感慨。看來有待與無待相互統(tǒng)一、相互依存而不可分開。
蕓蕓眾生,生于自然,養(yǎng)于自然,因此我們必須憑借自然而生存,由此看來,蕓蕓眾生都是“有待”之人。但是我們又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去美化生存的空間與環(huán)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去開拓自然。因此,我們又必須做到“無待”。有待與無待統(tǒng)一而不可分。
有待與無待相互依存,但二者的選擇則不盡相同。陶淵明有待自然,憑借著南山,過著“采菊東籬下”的閑適淡泊的生活,但他卻無待官場,放棄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的官場逢迎生活,他為后代追求精神自由發(fā)熱文人做出了有待與無待選擇的典范,千百年來立于南山之巔。
歷史的長河波濤洶涌,奔騰不息。在濃煙滾滾的戰(zhàn)亂年代,在奸臣當(dāng)?shù)赖暮诎党?ldquo;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昏庸時期,屈原毅然放棄了漁翁所提議的“隨其流揚其波”的道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清澈的汨羅江,他的縱身一跳向世人詮釋了有待與無待的真諦。
在歷史的長河中到處漂浮著有待與無待的抉擇,現(xiàn)在我們不依然面臨有待與無待的選擇嗎?作為一個學(xué)生,我們必須首先依靠老師的教誨和指導(dǎo)來獲取知識,但又要學(xué)會獨立思考,學(xué)習(xí)才能提高。
種子有待水分萌發(fā),但它必須無待外物,獨自突破頭頂?shù)哪嗤,才能成為茁壯成長的幼苗。陶淵明有待自然而無待官場,一次次的選擇為我們指明了有待與無待的方向。
有所依憑,有所放棄,才能領(lǐng)略生命的真諦,才不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迷失方向,失去人生的坐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