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給了我一雙智慧的眼睛作文800字
“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對立面”如此辨證的說法像驚天霹靂一樣讓人思維為之一震,用批判辨證的眼光看古往今來,看滄海桑田,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取智慧,在科技發(fā)展中體悟真諦。辨證,給了我一雙智慧的眼睛。
辨證地看歷史,在波譎云詭、世態(tài)變遷中煉出一雙智慧的眼睛。“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四面楚歌之時感慨悲嘆,認為時不利己而導致兵敗自刎烏江的境地,殊不知,在鴻門宴上那無知之舉,在阿房宮前焚書之態(tài)滲透到今天,終將造成兵敗山倒的局面。
還歷史一個清白,莫再高唱“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高調,辨證地看歷史,才發(fā)現(xiàn),那個高唱“大風起兮云飛揚”的人才是真命天子,辨證地看歷史,才會明白歷史的車轍是如何緩緩駛過,走向今天。
辨證地看科學發(fā)展,在改革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中煉出一雙智慧的眼睛。
普朗克在多次實驗后,發(fā)現(xiàn)了量子力學,但他卻不敢大膽批判、辨證地看待,
認為牛頓力學三定律是完美無瑕的寶玉,他撤銷了自己的言論,也使物理學為此凝滯不前了幾十年。
當被情感迷住雙眼,一葉障目的普朗克怎能翻開真理的面紗?相反,幾十年后年輕的愛因斯坦辨證地發(fā)展地看待科學,高度評價了普朗克又提出光電效應。兩相對比,辨證之光像太陽一樣普照真理世界,還世界一個原本清晰的容顏。
辨證地看自己,在艷陽高照下尋找陰暗的角落,在凄風苦雨中體會輝煌的成功。
一位哲人曾說過:“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犯錯誤并不斷改正的過程。”一直好奇是怎樣一種智慧,讓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錯,正是辨證的思維。有了它,才能高唱“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在數(shù)次遭貶后依然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平靜心態(tài)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正是因為他有“居安思危,居危思安”的辨證態(tài)度。
沒有辨證的目光,在喧囂的評論中,你只會覺得曾國藩是個賣國求榮的軟弱之輩。怎會知道沒有他哪來的曾經的“同治中興”?
沒有辨證的目光,你只會在紅顏禍水的陳腔濫調上說西施誤國,怎么還會看到夫差好大喜功的性格弱點?
用辨證的目光看問題,在歷史的滄海桑田中,在科技日新月異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智慧地生活。
辨證,給了我一雙智慧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