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類的伙伴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不錯的,書中的道理、知識總是可以使人懂得些什么,甚至終生受益。是啊,古今中外的多少人因書受益!我們應該與書結緣,讓書成為自己的伙伴。古人云:“一日不讀口生”,可謂書要多讀,要常讀。宋濂去抄書,是為了能讀到買不起的書,可謂讀書不分人的等級、經濟如何。王冕放牛看書,為了能多讀書,可謂讀書不分地點、場合?锖忤彵谕倒,又是為能晚上讀書,可謂讀書不分時間、環(huán)境。孫敬懸梁刺股,為了能認真看書,可謂讀書不分是否有精力……古人馬上讀書、手不釋卷的故事真是多之又多、舉不勝舉,所以,讀書是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是所有人、所有情況、條件下都可以完成的。同時,不愛讀書的人也可以找到大量的“原因”——無非就是沒有條件讀書。有了條件后又說,自己為學習、工作,沒空讀。有了時間還說自己沒有精力和心情。直到有了心情時才發(fā)現自己的時間沒有多少……古時,不愛讀書的人還編了一首解嘲的打油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蟲冬有雪,收拾書本好過年。這么說,人們是永遠也別想讀書了!不是嗎?可是大家,想一想。現在我們的書本當然不會如以前那般沉重、不便了。并且,有了汽車、地鐵、火車甚至飛機。當然也不必像以前那般顛簸了,這使我們更容易地帶上書本,可以在空閑、無聊時細細品味。與其無聊地發(fā)呆,為什么不多讀讀書呢?再看看外國的紳士吧:他們出行時總會帶上一兩本書,當家人有事或行程中無聊時,總要翻一翻。這樣大家都愉快,自己也不至于心焦。就這樣,每三分鐘讀一頁,一天等上五個三分鐘,一年也差不多可以讀五千多頁,也快要近百本書了吧!既然如此可以利用原本短暫的時間,又可以充實自己,何樂而不為呢?書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人類的朋友,既然讀書好處如此之多,為什么我們不多讀書,做書的伙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