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7年課改區(qū)中考作文點撥與高分作文
安徽省2006年課改區(qū)中考作文點撥與高分作文
(第一范文網9000bbs.cn整理)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后,媽媽發(fā)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了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卻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邊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讓你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提示與要求】
(1)請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用你喜歡的表達方式寫作。
(2)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則會被扣分。
(3)抄襲是一種不良行為,相信你不會照搬別人的文章;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4)考慮到內容的充實,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題目解讀】
今年的安徽課改試驗區(qū)中考作文一改往年的純話題形式,采用的是“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的形式。而且這一話題是隱含在材料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考生要認真研讀材料,把握材料的精髓。通過閱讀材料我們發(fā)現,其實這個題目還是比較容易駕馭的,只要我們扣住“善待挫折”來寫就可以了,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應該能夠駕馭的寫作方向。我認為本題在寫作中最重要得一步就是要審好題。因為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更是中考作文取得高分的關鍵一環(huán)。如果審題草率,匆忙入筆,勢必影響整篇文章的構建,甚至連題目中最起碼的寫作要求都難以完成。但是在2006年的安徽省課改試驗區(qū)的中考作文中,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將材料所給內容簡單理解為“意外的收獲”或“生病=挫折、摔跤=挫折、失。酱煺邸钡龋瑳]有或很難理解本材料的內涵是什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抓不住這則材料的關鍵句:“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文章東拉一句,西扯一句,全是與“挫折”無關痛癢的文字組合。在這一關鍵句中,有三個思考層次值得注意:①“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②“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雹邸安唤涳L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只要你抓住了任何一句來行文都能在審題上占得先機。也有一部分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很好。
【高分作文】
佳作一:陽光總在風雨后(童話)
安徽一考生
我是一只幼小的蝌蚪。
經歷了從一個卵子到一只蝌蚪的過程,這其中不知有多少險阻:擔心人類的破壞,害怕蛇的吞食……終于,我如愿以償地來到了這個世界。
我的心是炎熱的,是興奮的。水——我快樂幸福的家園。我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來游去,石縫間、水草下甚至石螺洞里都是我的樂園。我的家很大很大,我家的成員很多很多。我們兄弟姐妹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幸?鞓返厣钪。
每天,我和其他蝌蚪們成群地游在岸邊,望著蔚藍地天空,魚鱗般地白云,幻想著自己趕快長大,趕快走出水中去一睹大地地風采。我等著,我等著。
可是,好景不長,我們地家——水正在一天天減少,水草似乎也將我們地領地占領,我們地活動空間在一天天減少。
幼小的我們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整天只知道玩耍,嬉戲,水還在不停地下降,下降……
終于,那可怕地一天還是降臨了。正午的陽光,灼熱極了。炙熱的陽光烘烤著我們,我的背部難受極了。我想要回到水里去,想要回到冰涼的水中?墒,現在的我正在承受著無比的痛苦,我努力地向那已經渾濁不堪的淺水里游去。可是泥濘的稀泥讓我舉步維艱。
時間一妙一妙地過去了,陽光也越來越毒烈。我告訴自己,我不能放棄,絕對不可以。我還沒有真正地看到這個世界,還沒有一睹大地的風采,我不能在沒有變成青蛙之前就死去┄┄
我的背部難受極了,感覺像被針扎那樣痛。我努力著,拼搏著,與時間賽跑著……
不知不覺中,我爬到了淺水溝邊,我用盡全身力氣跳躍去,盡管這里的水很少,但是我終于成功了。我歡呼著,盡管沒有誰會聽見我的聲音,也盡管沒有誰會分享我的成功。
好景又出現了,傍晚時分,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我盡情享受著雨帶來的舒爽,享受著那份屬于自己的快樂。
現在,水又滿了,我又一次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來由去,又一次在石縫間、水草下、螺洞里嬉戲。
我是一只蝌蚪,一只快樂而又幸福地蝌蚪。
【閱卷心得】
這是一篇獲得50分(內容27+語言23=50)高分的考場佳作。優(yōu)點主要有:
一、成功運用童話的形式和擬人口吻。面對這一材料,小作者沒有拘泥于一般的寫作思維,而是借用童話的形式擬人的口吻演繹了“挫折”這一話題。這是寫作的智慧在文章中的成功運用。
二、主題鮮明,結構井然。這篇文章在構建主題時,也有著獨到的匠心。一般的考生都是寫自己或在這個材料面前有何思考,或自己有什么樣的挫折并如何戰(zhàn)勝它等等。但這篇文章卻借蝌蚪之口表達了“環(huán)!钡臅r代主題。這也是我們給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這篇文章結構上也做到了首尾銜接,過渡自然。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佳作二:挫折著,美麗著(散文)
安徽一考生
他們總是這樣對我說:“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的痛,那些刻在生命里的疤痕,也許在多年之后的某一天,會成為我們引以為豪的驕傲!”
——題記
也許生活并不是一場劇,人們總在平和地演繹著各自的蒼翠年華。它也不僅僅是一本書,顛沛流離后,只會覺得一眼萬年。這些都說不清楚,因為真正的生活,要比它們復雜多了。從來就沒有一味地失去的人。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患得患失。上帝從來就是一個再精明不過的商人,往往在他賦予你一份成功的時候,他就早已讓你付出數倍于收獲的努力了。
聽到過《法國大革命》這部書的創(chuàng)作軼事嗎?我可是對這則軼事感受頗深。
此書幾乎耗盡了作者卡萊爾半生的心血。法國大革命是一部冗長而復雜的歷史,要把它文學性地創(chuàng)作出來,可以想象到這有多么難。然而書成之即,在他朋友家里,一位女傭人居然把它當作廢紙扔進爐膛,付之一炬。年邁的卡萊爾為這份書稿幾乎奔走一生。他顫抖著身子哭了:“上帝啊,為什么?為什么?”老境頹唐的卡萊爾把自己鎖進屋子。然而三天之后,他竟然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準備即時開始重寫這本書。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翻找,用自己的殘年余力來重寫這本巨著,似乎是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然而,他做到了!斑@就像是我小學的作文,老師讀了你的文字,對你說,孩子,不行,你還得重寫一遍!”卡萊爾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史學巨著——《法國大革命》。
一直都感動著卡萊爾的這份感動,尤其是對卡萊爾執(zhí)著精神的感動。這些又似乎離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太遠了。拿我來說吧,我又覺得是多么地不切實際。但是人與人心靈地碰撞,實際上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的。
挫折是懦弱的人所懼怕的字眼,他們不斷地迎接,那么成功也會走遠,勇者之所以是勇者,只是因為他投上了上帝均分給每一個人地籌碼——勇氣。
從古至今,那句話仍然長傳不衰。人常道,吃一塹長一智。很多事情我們記的最深刻的或許不是預示著成功的喜悅,而是挫折給我們的那道刻骨銘心的傷疤。這會是我們千金不易的財富。以后的日子,會時刻教會我們更多的東西,從而為我們贏得更多的收獲。
黎明破曉,讓我們一起迎接那些困難吧,懷著感恩的心,面對所有的挫折。
相信我——
你會看到挫折之后的美麗。
【閱卷心得】
這是一篇讓我們閱卷老師感動的考場佳作。為了這篇佳作,我們進行了較為艱難的抉擇。有老師說這是一篇抄襲之作,太多的語言痕跡讓我們認為這不是一位初中學生的考場作文。以至這篇文章開始的得分只有39分。但這篇文章的突出又讓我們的閱卷老師很牽掛,總認為39分對不起一個即將進入高中學習的孩子。在復核試卷時,這篇文章再次被大家關注。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誰也不愿意傷害一個孩子。最后這篇文章被定為一類文52分(內容28分+語言24分=52分)。這篇文章有幾個優(yōu)點值得學習:①題記的運用與文章主體內容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②全篇文章圍繞一個事件展開,材料典型而集中。③語言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如“但是人與人心靈地碰撞,實際上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的”“很多事情我們記的最深刻的或許不是預示著成功的喜悅,而是挫折給我們的那道刻骨銘心的傷疤”等語句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具有語言天賦的優(yōu)秀中學生。但愿這篇文章不是抄襲之作。
佳作三: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散文)
安徽一考生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孟鴻壽,自幼患了軟骨病,身長腿短,投特別大,腳小而纖細,走起路來很艱難。但他下定決心苦學三年,終于成為獨樹一幟的名丑。是挫折與艱辛使他功垂名就。
點燈的發(fā)明,是發(fā)明大師愛迪生經歷了上千次失敗才發(fā)明成功的。上千次失敗充滿了他對廣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將失敗轉化為動力,從而將光明帶給人類。
袁隆平,當他還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便對權威發(fā)起了挑戰(zhàn),他不再迷信權威,他要為廣大的農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偉業(yè)。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他成為了“雜交水稻之父”,成為了救饑救貧的人間天使。
我不能說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條件,但我要說,如果沒有挫折作為動力,沒有經歷風雨的洗禮,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江淹才思敏捷,妙筆生花,但終究還是“江朗才盡”;方仲永智慧過人,五歲就能“指物作詩立就”,但最終卻“泯然眾人矣”。
多彩的彩虹,成功的果實,決不會青睞那些整日碌碌無為的人。
如果沒有居里夫人夜以繼日的研究就沒有鐳的發(fā)現,如果沒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沒有那如泣如訴,哀婉動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沒有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潛心研究,就沒有“神五、神六”的升天,祖國的輝煌。我們要以勤勞為色彩,搭起我們人生美麗的彩虹。
經歷了風雨,也許我們才會拋棄高不可攀的幻想,才會忘記那不堪回首的滄桑,才會走出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迷茫。經歷了風雨,我們才能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風景這邊獨好”的自信;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傲骨;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灑脫。
晶晶摔了一跤分清了左右的經歷,也使我們明白了“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的真理。
【閱卷心得】
面對2006年安徽省課改試驗區(qū)中考作文題,一半以上的考生似乎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失敗者”,大家都約好了似的將自己的挫折定格在“失敗”上,而且千篇一律地運用這樣一個模式——“我”的人生挫折就是……,這個挫折為“我”帶來了許多失敗與教訓。但“我”通過這一件事終于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這樣的文章看一篇還不錯,讀多了真是味同嚼蠟。但是面對這篇文章,我們閱卷老師真的是眼前一亮。這是一篇考場議論佳作。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確立了文章的主題之后,作者運用排比段落將大量的事實論據展示出來很好地證明了論點。而且這篇文章作者思維活躍,知識廣博,所引材料對比鮮明,有力地彰顯了自己的觀點。文章筆瀉才情,語言曉暢,句式靈活,尤其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有效地增強了行文的氣勢;大量富含哲理的佳句,更為全篇錦上添花。
佳作四:挫折四問(議論文)
安徽一考生
古往今來,挫折像一條尾巴跟著我們人類。從荊軻刺秦王時遇到挫折到鄧小平三起三落時遇到的挫折,從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時遇到的挫折到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遇到的挫折,我不禁迷惑于挫折,思考起挫折來,F寫《挫折四問》,算是我對挫折的思考。
第一問:挫折是什么?
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知道“挫折”的意思就是變相的失敗。但不同的是,挫折是弱者眼中的大山,是強者眼中的沙粒,是懦弱者逃避的理由,是堅強奮斗者的階梯。挫折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含義。
第二問:挫折真的存在嗎?
挫折當然存在。人越大好像越難以面對挫折,大人們說:小孩子哪里會知道挫折?其實不然,就像小孩子玩過家家一樣,挫折在小孩子的眼里是透明的。孩子們說:爸媽不給買玩具是挫折,打架回家再被打一頓是挫折。有時我會問自己:挫折是否真的存在?在經歷了白天與黑夜,經歷了花開花謝之后,我明白了挫折的存在。它存在于我考試的失利中,存在于父母的不理解中,存在于友誼的破裂中。
第三問:挫折與成功的界限在哪?
挫折與成功只在一線之間。要不然愛因斯坦怎么會說:我喜歡挫折,它是我走向成功的路標?v觀古今名人或巨人,哪一位成功的背后不是挫折在作鋪墊?愛迪生經歷挫折發(fā)明了電燈,居里夫人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挫折才找到了鐳元素,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敢于面對挫折,敢于向挫折挑戰(zhàn)。
第四問:挫折給我什么啟示?
讀了上面的材料,我認為我對挫折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那就是: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屈原曾作《九問》,我今天寫的《挫折九問》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我明白了什么是挫折,我再也不會害怕挫折,我知道了挫折的真正內涵——獲得真知。最后我還要說一句: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閱卷心得】
這是一篇讓我們閱卷老師感動地考場佳作。小作者獨辟蹊徑,以“挫折四問”的新穎形式演繹了這一話題。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創(chuàng)新,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讀性。這是首先應該肯定的。另外,小作者在設問上也是別具匠心,四個“問”形成了一個逐層深入的議論階梯,這就使得文章結構井然,讀后有一氣呵成之感。
當然本文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幾個“問”扣“啟示”不是太好。
【高分作文的技巧】
通過現場閱卷,再看幾篇考場佳作,我認為奪魁者的備考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厚積而勃發(fā)——寫作成功的第一步
“厚積”才可“勃發(fā)”,這是寫作的常識性經驗。它好比良庖之于各種原料,廚房中有了林林總總的原料儲藏和品類齊全的佐料供給,高明的廚師才能輕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做出令我們常人眼花繚亂、嘖嘖稱奇的美味佳肴。試想,倉儲空空如也,佐料山窮水盡,任是手段再高明的廚師不也會陷入無米之炊的巧婦般的窘境嗎?因此,力爭成為結構和組織語言文字的“烹飪高手”,生活中悉心做好積累材料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再看看上面幾篇文章,材料豐富是他們的共同特點。這也就告訴我們,積累材料永遠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工作。
2、情感求真摯——文章感人的潤滑劑
我們常說,構思是文章的骨架,內容是文章的血肉,而情感就是文章的神經!拔恼虏皇菬o情物”,一篇好文章,就應該具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換言之,即使文章的內容很平實,但情感卻足夠真摯,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樣也能憾人心魄。在考場作文中,寫人記事發(fā)議論,心中飽藏真情,讓現實生活的“境”與溢出紙外的真情相呼應,則自成佳境。沒有情感的“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生厭。用真情關照生活,雖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熠熠生輝!以上幾篇佳作,小作者們的情感清純真摯,字里行間跳動著一個個鮮活的“我”。“因情造文”的可貴品質是小作者們的制勝法寶,也是我們閱卷老師另眼相看的原因所在。
3、運思求創(chuàng)新——奪魁的助推器
寫作的過程是心靈運思的過程,沒有審慎的運思過程,想寫好文章是不可能的。一篇作文最能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的是構思,而篇章的創(chuàng)意又最能體現構思的匠心。在佳境創(chuàng)意上求新,一是要有奇特的想象,二是要學會變換角度。首先通過奇特想象創(chuàng)設佳境。奇特的想象主要是指創(chuàng)造性想象,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見形成某種獨立性想象的心理過程。在具體運思中,作者由命題去構造新的形象或建設新的理論。如果囿于一個觀察點,廬山只能給你固定不變的老面孔;調整視角,“橫”看“側”眺,那么奇峰異嶺就會迎面而來,獲得“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審美愉悅。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眼光審視話題,運思謀篇,佳境才會脫穎而出。構思時,機智地尋找“變異”點,形成變異式佳境;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形成反向式佳境;避開由范例引發(fā)的“第一構思”,把目光投向“另類”,形成另類式佳境;避實就虛,以虛馭實,形成就虛式佳境等等,都會使文章創(chuàng)意不凡。我們再來看看上面的佳作一和佳作四,這兩篇文章可以說都是創(chuàng)新結出的碩果。沒有創(chuàng)新,小作者就不會讓小蝌蚪站出來說話,沒有創(chuàng)新,就不會有小作者發(fā)出的《挫折四問》。因此,我要說,在作文中,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求取運思上成功,這是作文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4、飛揚的文采——奪魁的法寶
考場作文,語言和內容是閱卷老師最為看重的兩個方面,也是體現考生寫作潛能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寫景狀物,繪形繪色;寫人敘事,生動傳神;議事言理,生動風趣。在語言上廣采博學,遣詞造句力求神韻,甚至廣用修辭,文筆飛揚多姿,那么通篇就會文采洋溢,處處精彩,也就達到了文章的另一種境界與高度。語言“有文采”,可以彌補考場作文其他方面的不足,用語言的恣意揮灑來張揚考場作文個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場作文成功的最為公開的秘密。以上幾篇文章的語言,靈動暢達,豐富凝練,其語句或整齊中見參差,或劃一中顯變化,意蘊悠長,清新自然,瑯瑯上口,文學氣息濃郁?紙鲎魑膽僭挕⒋笤、空話,盡量使用鮮話豐富的生活語言,塑造嶄新的形象,注入更新的意蘊,創(chuàng)設更新的意境,使讀者產生更新的感覺,獲得更新的體驗,觸發(fā)更新的感悟。
(第一范文網9000bbs.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