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白求恩》讀書筆記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每次聽到這句話,大多人認為是贊美老師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就是近代護理創(chuàng)始人,英國護士南丁格爾倡導的崇高人道主義精神。她提倡用“四心”去對待每一位病人: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南丁格爾是一位了不起的護士!1854~1856年克里米亞戰(zhàn)爭爆發(fā),英法聯(lián)軍與俄軍發(fā)生激戰(zhàn),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奮不顧身地救死扶傷,使死亡率下降到2。2%,這一事跡迅速傳遍了歐洲。
一說到南丁格爾,就不能不提到加拿大一位同樣具有“南丁格爾精神”的白衣天使。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與中國人民一起經受了戰(zhàn) 火的洗禮,相互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最后因在依次手術中不慎劃傷手指,從而感染了病毒,在中國人民的感激與懷念中死去。他臨終前還說:“我拒絕生活在 一個腐朽的世界!”可見他對和平是多么的向往。我們敬愛的毛主席也將對人格的最高贊譽送給了他:“一個崇高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 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就是加拿大的著名醫(yī)生——諾爾曼·白求恩!
1938年, 白求恩與兩名助手一起來到中國,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遭遇了日軍的襲擊,被一隊八路軍所救。他努力刻苦地學習中文,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很快就能用中文與身邊 的戰(zhàn)士交流,與他們打成一片。白求恩說:“世界上每一位傷員都是我的傷口,而我現(xiàn)在最大的傷口就是中國,中國需要我,中國人民需要我!”他把每一位傷員都 當作自己的親人,十分負責。一次,他看到傷員的繃帶幾乎是黑色的,忍不住大發(fā)雷霆。他要求傷員的一切東西都是最好的,不能有絲毫馬虎。他對傷員的認真態(tài) 度,有目共睹,是當時任何一個中國醫(yī)生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在他的最后一次的工作中,不幸感染了病毒,他不顧眾人的阻撓,毅然放棄休息的機會,沖上抗戰(zhàn)的第一線,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共手術150例,創(chuàng)下了他在抗戰(zhàn)救援中的最高記錄!勝利回來的路上,疲勞加上手傷,白求恩從馬上摔了下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當天夜里,白大夫合上了雙眼,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當地的鄉(xiāng)親們,戰(zhàn)士們,自發(fā)地抬著他的遺體走了整整五天五夜,漫天飄舞的鵝毛大雪,仿佛在為他作最后的告別。
僅僅1年零9個月,白求恩就從一個精英階層變得一無所有,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白求恩死后,毛主席親筆寫了“學習白求恩的國際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并于 12月21日又寫了那篇人人知曉,并“流傳千古”的名篇《紀念白求恩》。
白求恩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正如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白求恩以他的博大之愛贏得了人民永遠 的愛戴,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質和模范行為,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代人,他這種無私之愛在一代代后來者這里得到了傳承與發(fā)揚!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把白求恩的偉大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工作極端熱忱、精益求精的精神牢記心中,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發(fā)揮我們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