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五百里讀書筆記
五百里告訴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伴的時光。讀完后,你都寫了哪些筆記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龍應(yīng)臺五百里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龍應(yīng)臺五百里讀書筆記篇一
匆匆流去的時光,總會讓人忍不住懷念。——題記
人一生中,總會有癡呆的時候,沒有幾個天才會聰明到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一片短文,洋洋灑灑幾千字,分為兩部分,前半段為回憶,后半段為現(xiàn)實。在龍應(yīng)臺小的時候,父母很年輕,再高的火車,他們也爬得上去,“就是只有一只腳沾著踏板,一只手抓住鐵桿,半個身子吊在火車外面像風(fēng)箏就要短線,還能聞到那風(fēng)里有香茅草的清酸甜美,還能看見大江大地綿延不盡,令人想迎風(fēng)高唱山川壯麗”。青春是轟烈的,是美好的,是所有記憶中最美麗的一部分,更是永遠(yuǎn)回不去的一段舊時光,一幕一幕的畫面像時光機一樣,一張一張在腦海中呈現(xiàn)。原來的那些記憶,最后只剩下一段語言,一次遐想,簡簡單單,很快就過去了。
可是,人們永遠(yuǎn)逃避不了歲月的流逝。作者的母親在面對作者時,竟然一點都不認(rèn)識,那相處了幾十年的感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無蹤影,親情又是那么的寶貴,龍應(yīng)臺一遍一遍地向母親表達(dá)著自己是誰,一次又一次相幫母親撿回記憶,只是,在歲月面前,誰都無能為力。
五百里,很長又很短,長到一段幾個小時的路程,短到一段回憶。成長了十余年,房子從瓦房到樓房,從沒有樓梯到有樓梯再到現(xiàn)在的電梯,科學(xué)在進(jìn)步,我們在成長,父母在衰老,破碎的童年記憶已經(jīng)逐漸在我的腦海中拼湊、刪除、拼湊、刪除。
時光,還是不會停留,記憶,是長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是舊的?每一片繁華似錦,輪回過幾次?
拓展閱讀一:目送讀書筆記
讀了《目送》,我感觸良多。作者描繪了當(dāng)下的兒女如何對待父母,而且也描繪了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子女卻漠不關(guān)心的樣子。小時候,我們常常纏著父母“死纏爛打”。長大了,自己學(xué)會走動了,不用別人牽了,我們便忽視父母,看也不看一眼。
在這篇文章,“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段話出現(xiàn)了兩次,到底有何意義呢?依我的看法,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一道墻”。作者用這段話讓讀者們覺得父母把我們生下來,是為了目送我們,一次比一次遙遠(yuǎn),接二連三的再見;一而再,再而三的離開父母的身邊,父母連追也不必追,只能站立在小路的那一端,凝視著我們的背影,越走越遠(yuǎn)。但是,無論我們走得多遠(yuǎn),離家多遠(yuǎn),無論我們失意失敗或是風(fēng)光得意,總有兩雙飽含淚水的眼睛,遠(yuǎn)隔千山萬水,父母始終在默默注視著、暗中追逐著我們……
當(dāng)作者的兒子將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不僅送孩子到機場,也擁抱了他,他卻只勉強地接受母親的深情。之后,當(dāng)他等候護(hù)照檢驗時,在海關(guān)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護(hù)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作者卻傻傻地一直等候,等候自己的兒子轉(zhuǎn)頭再看一眼,讓自己能夠安心,擁有一種滿足感。但是,兒子又再次讓母親失望了。
在我身旁,也是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呢?可能是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是父母們的掌上明珠吧。他們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從沒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心態(tài),所以忽視了很多身邊的人,無形當(dāng)中傷害了他們,甚至也傷害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
后來,作者形容了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她的事件。父親沒停在大學(xué)正門口,原因是他覺得自己沒用,連一輛轎車也買不起,淪落到必須廉價小貨車送作者上班。從父親的行為當(dāng)中,可以看出來他很疼愛作者,不想作者丟臉。自己想給作者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但那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目送》傳達(dá)了一個訊息:天下父母者都是偉大的。他們在暗中保護(hù)我們,鼓勵我們,為我們加油打氣,但他們得到的卻是我們的瞥眼,受到的卻是我們的氣。
高爾基曾說過:“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心永遠(yuǎn)閃亮,那便是親情”。“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我們得學(xué)會珍惜啊!
拓展閱讀二: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
我喜歡龍應(yīng)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xì)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并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于看書的過程,看過后就忘了許多細(xì)節(jié),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只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的眼睛,聲音里透著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布: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里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著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xì)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著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jīng)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rèn)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了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后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zhàn)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xì)細(xì)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nèi)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nóng)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jié)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學(xué)校應(yīng)該是允許學(xué)生犯錯的地方。但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卻總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錯,就不能忍受。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使得我在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孩子時,覺得自己被纏上了重重枷鎖,束縛的不僅是自己曾經(jīng)的雄心萬丈,還有孩子那越來越脆弱的心靈。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無果之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換位思考一下:在我還是孩童時,能做得那么完美嗎?這樣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許多。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就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別急,慢慢來,孩子還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能多一些寬容、多一顆耐心、多一份期待,從心底里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相信結(jié)局一定會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