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讀書筆記
幼兒園老師很喜歡讀書,你看他們都寫了好多筆記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幼師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幼師讀書筆記篇一:《幼兒教師易犯的150個錯誤》讀書筆記
最近我在認真拜讀伍香平的《幼兒教師易犯的150個錯誤》這本書,讀完之后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所出現(xiàn)的錯誤及案例讓我深有感觸,這些錯誤不正是我們現(xiàn)在也正在犯的錯誤嗎?回憶我兩年的幼教工作生涯我深有感悟,以前我教育幼兒的行為與方式,對教育和保育的認識是毫無錯誤的嗎?這使我陷入深深地沉思中。
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本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晨間活動”,放羊式的晨間活動組織方式——孩子來園后,老師帶著幼兒走出活動室,交代規(guī)則之后,大手一揮,自己去玩吧,然后就幾個老師三五一群的聚集聊天說笑,玩手機等等。
忽視與家長的溝通——幼教工作室需要家園合作的,而晨間活動是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最佳時機,通過晨間談話活動來告知家長幼兒的在園情況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在我們身上不是也體現(xiàn)了嗎?這些錯誤環(huán)節(jié)不正是我們工作的折射點嗎?
早操內(nèi)容單一缺乏變化,我們幼兒園的早操基本上是一年才變換,有時可能更久,天天如此幼兒就沒有興趣了,他們感覺天天這樣,見怪不怪了,沒有興趣了,有時甚至動都不愿動了,站在那里自己玩自己的,如果老師叫了他的名字,他才敷衍的動一下,他們已經(jīng)完全沒有興趣了,也達不到晨間鍛煉的目的了。
通過讀完這本書,看了這個晨間活動環(huán)節(jié)及老師給的建議使我明白了晨間活動要有計劃,一日活動皆教育,晨間活動也是教育,既然是教育就一定要有方案有計劃,晨間活動組織方式要改變,晨間活動內(nèi)容要更新,一年都是一套早操,孩子們就慢慢的失去了之前的新奇,變成應付了,那樣早操就毫無意義了,我們可以定期更換早操,或是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我們的早操編排。
對于上述的錯誤,可以說是在我們幼兒園全面覆蓋,需要們逐步的去改正,這本書是幼兒教師觀察幼兒,反省自身,提高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成長的有力工具,我們要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一特殊的教育——幼兒教育。
幼師讀書筆記篇二:《和孩子一起跳舞》讀書筆記
最近我仔細拜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書中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書使我感受到了幼兒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時也使我對幼兒教師這份平凡的職業(yè)有了新的認識。
曾經(jīng),在我的腦海中無數(shù)次閃過這樣的想法:幼兒教師是個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職業(yè):每天早上七八點到幼兒園開始忙碌,接待家長、組織活動、開會、學習、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有時還要加班布置環(huán)境,晚上還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卻有時得不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有些家長甚至會經(jīng)常抱怨老師沒有很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有時僅僅是為了孩子的褲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帶沒有系好。
但當我仔細閱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徹底變化了。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并不是這么辛苦、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著,我完全可以讓孩子們的所思所想,讓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成為我快樂工作的動力。原來,快樂的工作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原來的我,原來痛苦和快樂只是一個想法的轉(zhuǎn)變,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改變。
當我驚奇的意識到后,我真的發(fā)現(xiàn),我的工作中處處充滿著歡樂和甜蜜。有時,當我午餐過后,拿著書在孩子旁看時,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后躲著幾個小家伙笑著給我敲背呢;有時,當和孩子們一起到大型玩具處玩耍時,孩子們不時傳來叫我一起來玩的親熱叫喚聲;有時,當家長們從我手中接過孩子的衣服真誠的對我說謝謝……這些讓我興奮不已,原來快樂地工作可以是這么簡單!
讀了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懷著“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懷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幼師讀書筆記篇三:《標準不能只有一個》讀書筆記
今天我閱讀了《撥開教育的責任》中《標準不能只有一個》這篇文章,文中說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特征,他們既有共性也有個性,而正是因為不同的個性,才成就了這個世界的五彩繽紛。
這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性,我們要從孩子的本身出發(fā),以理解的心態(tài)去詮釋孩子的一言一行。
曉頻是一個輕度弱智的孩子。她剛到幼兒園時什么都不會,也聽不懂老師說的話,什么都要老師幫忙,平時總是會大喊大叫摔東西,有時也會打人,還經(jīng)常亂跑。
由于她經(jīng)常這樣無理取鬧搞破壞,我也漸漸的習以為常,慢慢的把她忽視了。記得有一次開展打擊樂的活動,我給每個孩子發(fā)了樂器,惟獨沒有發(fā)給她。當我在上面講要求時,曉頻突然在下面大喊大叫起來,顯得十分煩躁。我怕影響其他孩子正常上課,于是我便把她送到了辦公室里,請搭班老師看著。
在那之后,這樣的情況還是時常會出現(xiàn)。就在我不知道該拿她怎么辦才好時,搭班老師的一句“現(xiàn)在的曉頻和剛來的時候的她比起來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突然醒悟了。從這時起,我便重新開始關注起徐曉頻來。對她的生活、學習更加的關注,試著去了解她的性格。我發(fā)現(xiàn),原來她發(fā)脾氣不乖時都是有原因的。亂倒積木是因為有人去搶她的積木或不準她玩積木,上課時大喊大叫是因為她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慢慢的,我開始越來越了解她,也能理解她了。
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了她越來越多的可愛之處,她總是希望和別人抱抱,有時也會來親親我,我也經(jīng)常親切的稱呼她為“頻頻”。我也發(fā)現(xiàn)其實她并不比其他孩子笨,她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每次我上音樂課她都學得特別認真,也能比較好的演唱部分歌曲。當我放音樂時,她總會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舞動,特別可愛。每次上打擊樂的課時,我也都讓她一起參加,她總是特別高興。一開始她不懂,總是亂打,漸漸的也有了點進步。頻頻還認識很多字,其實她是個挺聰明的孩子,F(xiàn)在我跟她講話或?qū)λ嵋恍┮,她都能聽得懂,照著做。頻頻的進步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真慶幸我們沒有放棄她。
幼師讀書筆記篇四:《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讀書筆記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后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guī)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nèi)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fā)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fā)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fā)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fā)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huán)境,這不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煉眼睛的潛質(zhì),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fā)育與治理的發(fā)展都有必須的關聯(lián)。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fā)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當我們發(fā)現(xiàn)吃手指的現(xiàn)象在幼兒生活中發(fā)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采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并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xiàn)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xiàn)“吃手”這一現(xiàn)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xiàn)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fā)展。對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于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quán)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杰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fā)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必須是從微觀開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里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xiàn)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jié)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jīng)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fā)
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xiàn)“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xiàn)象,原來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lián)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lián)的重要性。人際關聯(lián)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lián)很差的幼兒的區(qū)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于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zhì)和社交潛質(zhì)。行為表現(xiàn)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xiàn)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qū)⒆舆M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jīng)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jīng)常發(fā)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游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采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xiàn)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xiàn)一些關于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shù)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chǎn)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zhì),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jīng)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