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蛙的讀書筆記
長篇小說《蛙》的作者是莫言,20xx年出版。主要講述的是鄉(xiāng)村醫(y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xiāng),可喪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xiāng)。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向各位推薦的關(guān)于蛙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關(guān)于蛙的讀書筆記篇一
說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余。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xué)”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xiāng)的普通婦產(chǎn)科女醫(y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nèi)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nèi)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chǎn)科醫(yī)生聯(lián)系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shù)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guān);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dāng),雷厲風(fēng)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zhí)行著國家政策,忠實于黨的方針戰(zhàn)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xiàn),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yè),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nèi)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nèi)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nóng)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zhí)著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沖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說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說明知這個政策還懷著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關(guān)于蛙的讀書筆記篇二
莫言的小說,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一陣熱鬧歡樂氣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個村莊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沒有人與你搭話,你也不寂寞。莫言的著作總是頗有深意。讀了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是要通過“蛙——娃——媧追溯”,才能顯出此中真意的。原來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fù)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篇小說的本意是為了贊揚還是批判,或是醞釀著什么更深刻的內(nèi)涵。在此只想我自己看了小說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覺得計劃生育是一項再正常不過、明智不過的政策了。中國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諸如資源匱乏、生存質(zhì)量下降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不限制人口,那還了得?我在家里是獨生子女,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基本也是獨生子女,偶爾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們家庭思想觀念的落后。我一直以為計劃生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就實現(xiàn)的事情,哪里會想到原來推行這項政策的過程是那么艱難?在小說中,在落后的中國里落后的小村莊,“姑姑”為了落實計劃生育的政策,親手殺死了20xx多個胎兒,更間接殘害了多少婦女的生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為了忠誠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門外對內(nèi)喊話,勸說我懷孕七個月的妻子不要心存僥幸,乖乖的流產(chǎn)。勸說不成,姑姑便推倒鄰居家的樹、鄰居家的墻,用這種方式威逼“我”的妻子。這使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社會很多政府拆遷,對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斷水?dāng)嚯姡猩跽咧苯佑脵C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種種行為,只要是打著國家的名義、打著為了人民利益的旗號,便都是合情合法、正義之舉了。凡是與之對抗的,便都是歷史的敵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頑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說計劃生育政策是正確的,但計劃生育政策落實的手段是否正確,恐怕要大大的打一個問號。操之過急,往往會事與愿違。中國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們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一脈相承的,融入我們國人的血液里的,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可嘆,一場急躁的、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行動帶著火山爆發(fā)的宏大氣勢,吞沒了整個中國,分不清這火山的巖漿里,到底混合著多少中國家庭的血與淚。
關(guān)于蛙的讀書筆記篇三
讀莫言的《蛙》感到震撼,當(dāng)然不只是他的寫作技巧,用書信的方式,甚至小說的第五部用劇本的方式表現(xiàn),在藝術(shù)上極大地拓展了小說的空間(寫作藝術(shù)上的事情我不太懂);恐怕主要指的是他揭露問題的直白,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和自我反省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新中國60年來波瀾壯闊的農(nóng)村生育史,他所講的故事發(fā)人深省啊!
莫言的小說,還揭露了當(dāng)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現(xiàn)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數(shù)億農(nóng)民獲得了流動和就業(yè)的自由,到城里打工,農(nóng)民們流動著生,偷著生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在我們周圍打工的農(nóng)民,一般都是兩個以上的孩子,還有的老家有孩子,到打工地又生的。
富人和貪官們也以甘愿被罰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隨意地超計劃生育,滿足他們傳宗接代和繼承財產(chǎn)的愿望。……
還有社會上出現(xiàn)的代孕機構(gòu),莫言的小說里也進行了描寫。小說中,袁腮經(jīng)營了一家牛蛙公司,暗中經(jīng)營“代孕公司”。
蝌蚪的第二任妻子小獅子,因為自己不能生育,且夫婦都已經(jīng)五十多歲,她非想要一個孩子,就偷偷取了蝌蚪的精液,交給代孕公司,植入代孕者的身體,代孕者陳眉懷孕生了一個孩子。
小說第五部是以話劇的形式出現(xiàn)的。代孕者陳眉,火災(zāi)的幸存者,毀容后帶著黒面紗,為了替父親交醫(yī)療費,想用代孕方式掙些錢。但當(dāng)她經(jīng)過十月懷胎,痛苦的生育過程后,就真的愛上了自己懷的這個孩子。話劇第一幕,陳眉到中美合資家寶婦嬰醫(yī)院來找孩子,“孩子,我的孩子,娘在叫你,你聽到了嗎?……”
保安很慌張,因為保安幫助姑姑、小獅子把孩子弄走了(小獅子是姑姑的愛徒,是姑姑牽線讓蝌蚪和小獅子結(jié)婚的),保安說不認識代孕公司的負責(zé)人袁腮,不知道這回事,陳眉說:“你當(dāng)然不會說認識!你們這些賊,強盜,偷孩子,賣孩子的魔鬼!不是你們把我的孩子搶走之后,還給我服了兩片安眠藥讓我睡覺嗎?我醒了之后,你們不是騙我說我的孩子生下來就死了嗎?不是你們,弄來一只剝了皮的死貓在我眼前晃了晃,說那就是我孩子的尸體嗎?你們這些強盜,搶走了我的孩子,還要賴掉我的勞務(wù)費。你們說好生了男孩給我五萬,可你們說我生了死胎,只給我一萬,你們抱走我的孩子,還想來搶我的初乳!你們拿著碗和奶瓶來擠我的初乳,說一毫升十元錢!畜生,我的初乳是留給我的孩子的,十元錢?十萬元也不賣!”……
接下來的劇情,陳眉搶到了孩子,小獅子追,兩人追來追去,孩子一會兒到她手里,一會兒又到另一人手里。陳眉到公安派出所,要找“包龍圖”,向警官小魏控訴自己的遭遇,但得不到解決。所長說:“好了,民女陳眉,你的狀子本官接了,本官一定會報告給包大人,你現(xiàn)在回去等候消息吧。”陳眉走后,所長說,這女人是火災(zāi)受害者,神智不清,咱們愛莫能助。但年輕的警官小魏說,看到陳眉的乳房在分泌乳汁!而所長說,“你剛剛上崗,不能神經(jīng)過敏!”
最后一幕,電視戲劇片《高夢久》拍攝現(xiàn)場,陳眉又闖入,說,“包大人,你可要為民女做主啊!”于是假戲真做,在拍攝現(xiàn)場開始打官司,請古代的高大人斷案。然后是陳眉的控訴,要求把孩子斷給她。小獅子也來了,把姑姑請來作證,說孩子是她自己生的。最后是高夢久斷了個糊涂案,把孩子斷給了小獅子(姑姑、小獅子事先做了安排,和代孕公司的袁腮說好了)。
最后是讓袁腮、蝌蚪補給了陳眉十萬元,了結(jié)此事。(這事真能了結(jié)嗎?陳眉還會不會再來要孩子?不得而知。小說就寫到這里。)
莫言的這些寫法,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嗎?我不懂?傊,有些虛虛實實,像在夢境中……
話劇的尾聲部分,已退休、年齡七十多歲的姑姑,在家里心情總是不得平靜,經(jīng)常處于懺悔狀態(tài),她對蝌蚪說,“我總覺的,你們——當(dāng)然也包括我——我們虧對了陳眉。”姑姑還為她一生做的一些事(因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圍追堵截懷孕者,最后造成了人的死亡,孩子被拿掉)表示懺悔,并經(jīng)常想到死。她說,“那些事兒,算不算惡事?我真的不是罪人?”她想起了張拳老婆的死,王仁美(蝌蚪的前妻)的死,王膽的死,她夜不能寐,痛苦得很……
小說的最后一部(第五部)因為是話劇,通過各種人物的臺詞,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心里狀態(tài)。還有假想的夢境,也出現(xiàn)在話劇中。
在《后記》中,莫言說:“寫完這部書后,有八個大字沉重地壓著我的心頭,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讀完這部小說,覺得心頭很沉重,因此寫了這個讀書筆記,記錄了書中的一些人生的、社會的、人物的苦難心靈史……
“反省歷史之痛,呈現(xiàn)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這是莫言的小說《蛙》封面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