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心得筆記
呼蘭河傳,用了三條線索展開,一條是成人視角,一條是小孩視角,一條是回憶視角。那么,讀過呼蘭河傳的你該如何寫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一
【原文節(jié)選】
呼蘭河除了這些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還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
先說大神。大神是會治病的,她穿著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紅的,是一張裙子,那裙子一圍在她的腰上,她的人就變樣了。開初,她并不打鼓,只是一圍起那紅花裙子就哆嗦。從頭到腳,無處不哆嗦,哆嗦了一陣之后,又開始打顫。她閉著眼睛,嘴里邊嘰咕的。每一打顫,就裝出來要倒的樣子。把四邊的人都嚇得一跳,可是她又坐住了。
大神坐的是凳子,她的對面擺著一塊牌位,牌位上貼著紅紙,寫著黑字。
那牌位越舊越好,好顯得她一年之中跳神的次數(shù)不少,越跳多了就越好,她的信用就遠近皆知。她的生意就會興隆起來。那牌前,點著香,香煙慢慢地旋著。
那女大神多半在香點了一半的時候神就下來了。那神一下來,可就威風不同,好像有萬馬千軍讓她領導似的,她全身是勁,她站起來亂跳。
大神的旁邊,還有一個二神,當二神的都是男人。他并不昏亂,他是清晰如常的,他趕快把一張圓鼓交到大神的手里,大神拿了這鼓,站起來就亂跳,先訴說那附在她身上的神靈的下山的經(jīng)歷,是乘著云,是隨著風,或者是駕霧而來,說得非常之雄壯。二神站在一邊,大神問他什么,他回答什么。
好的二神是對答如流的,壞的二神,一不加小心說沖著了大神的一字,大神就要鬧起來的。大神一鬧起來的時候,她也沒有別的辦法,只是打著鼓,亂罵一陣,說這病人,不出今夜就必得死的,死了之后,還會游魂不散,家族、親戚、鄉(xiāng)里都要招災的。這時嚇得那請神的人家趕快燒香點酒,燒香點酒之后,若再不行,就得趕送上紅布來,把紅布掛在牌位上,若再不行,就得殺雞,若鬧到了殺雞這個階段,就多半不能再鬧了。因為再鬧就沒有什么想頭了。
這雞、這布,一律都歸大神所有,跳過了神之后,她把雞拿回家去自己煮上吃了。把紅布用藍靛染了之后,做起褲子穿了。
有的大神,一上手就百般的下不來神。請神的人家就得趕快的殺雞來,若一殺慢了,等一會跳到半道就要罵的,誰家請神都是為了治病,請大神罵,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對大神是非常尊敬的,又非常怕。
跳大神,大半是天黑跳起,只要一打起鼓來,就男女老幼,都往這跳神的人家跑,若是夏天,就屋里屋外都擠滿了人。還有些女人,拉著孩子,抱著孩子,哭天叫地地從墻頭上跳過來,跳過來看跳神的。
跳到半夜時分,要送神歸山了,那時候,那鼓打得分外地響,大神也唱得分外地好聽;鄰居左右,十家二十家的人家都聽得到,使人聽了起著一種悲涼的情緒,二神嘴里唱:“大仙家回山了,要慢慢地走,要慢慢地行。”
大神說:“我的二仙家,青龍山,白虎山……夜行三千里,乘著風兒不算難……”
這唱著的詞調,混合著鼓聲,從幾十丈遠的地方傳來,實在是冷森森的,越聽就越悲涼。聽了這種鼓聲,往往終夜而不能眠的人也有。
請神的人家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沒有?卻使鄰居街坊感慨興嘆,終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
過了十天半月的,又是跳神的鼓,地響。于是人們又都著了慌,爬墻的爬墻,登門的登門,看看這一家的大神,顯的是什么本領,穿的是什么衣裳。聽聽她唱的是什么腔調,看看她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
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凄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
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里訴說著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著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著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地難舍。
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樣凄涼的夜。
似乎下回再有打鼓的連聽也不要聽了。其實不然,鼓一響就又是上墻頭的上墻頭,側著耳朵聽的側著耳朵在聽,比西洋人赴音樂會更熱心。
二
七月十五盂蘭會,呼蘭河上放河燈了。
河燈有白菜燈、西瓜燈,還有蓮花燈。
和尚、道士吹著笙、管、笛、簫,穿著拼金大紅緞子的褊衫。在河沿上打起場子來在做道場。那樂器的聲音離開河沿二里路就聽到了。
一到了黃昏,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奔著去看河燈的人就絡繹不絕了。
小街大巷,那怕終年不出門的人,也要隨著人群奔到河沿去。先到了河沿的就蹲在那里。沿著河岸蹲滿了人,可是從大街小巷往外出發(fā)的人仍是不絕,瞎子、瘸子都來看河燈(這里說錯了,唯獨瞎子是不來看河燈的),把街道跑得冒了煙了。
姑娘、媳婦,三個一群,兩個一伙,一出了大門,不用問,到哪里去。
就都是看河燈去。
黃昏時候的七月,火燒云剛剛落下去,街道上發(fā)著顯微的白光,嘁嘁喳喳,把往日的寂靜都沖散了,個個街道都活了起來,好像這城里發(fā)生了大火,人們都趕去救火的樣子。非常忙迫,踢踢踏踏地向前跑。
先跑到了河沿的就蹲在那里,后跑到的,也就擠上去蹲在那里。
大家一齊等候著,等候著月亮高起來,河燈就要從水上放下來七月十五日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脫生,纏綿在地獄里邊是非常苦的,想脫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每個鬼托著一個河燈,就可得以脫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之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河燈這件事情是件善舉?梢娀钪恼司觽,對著那些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但是這其間也有一個矛盾,就是七月十五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著個蓮花燈投生而來的。這個孩子長大了將不被父母所喜歡,長到結婚的年齡,男女兩家必要先對過生日時辰,才能夠結親。若是女家生在七月十五,這女子就很難出嫁,必須改了生日,欺騙男家。若是男家七月十五的生日,也不大好,不過若是財產(chǎn)豐富的,也就沒有多大關系,嫁是可以嫁過去的,雖然就是一個惡鬼,有了錢大概怕也不怎樣惡了。但在女子這方面可就萬萬不可,絕對的不可以;若是有錢的寡婦的獨養(yǎng)女,又當別論,因為娶了這姑娘可以有一份財產(chǎn)在那里晃來晃去,就是娶了而帶不過財產(chǎn)來,先說那一份妝奩也是少不了的。假說女子就是一個惡鬼的化身,但那也不要緊。
平常的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似乎人們相信鬼是假的,有點不十分真。
但是當河燈一放下來的時候,和尚為著慶祝鬼們更生,打著鼓,叮地響;念著經(jīng),好像緊急符咒似的,表示著,這一工夫可是千金一刻,且莫匆匆地讓過,諸位男鬼女鬼,趕快托著燈去投生吧。
念完了經(jīng),就吹笙管笛簫,那聲音實在好聽,遠近皆聞。
同時那河燈從上流擁擁擠擠,往下浮來了。浮得很慢,又鎮(zhèn)靜、又穩(wěn)當,絕對的看不出來水里邊會有鬼們來捉了它們去。
這燈一下來的時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萬人的觀眾,這舉動實在是不小的。河燈之多,有數(shù)不過來的數(shù)目,大概是幾千百只。兩岸上的孩子們,拍手叫絕,跳腳歡迎。大人則都看出了神了,一聲不響,陶醉在燈光河色之中。燈光照得河水幽幽地發(fā)亮。水上跳躍著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會有這樣好的景況。
一直鬧到月亮來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出齊了的時候,才算漸漸地從繁華的景況,走向了冷靜的路去。
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去了。在這過程中,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有的被沖到了岸邊,在岸邊
生了野草的地方就被掛住了。還有每當河燈一流到了下流,就有些孩子拿著竿子去抓它,有些漁船也順手取了一兩只。到后來河燈越來越稀疏了。
到往下流去,就顯出荒涼孤寂的樣子來了。因為越流越少了。
流到極遠處去的,似乎那里的河水也發(fā)了黑。而且是流著流著地就少了一個。
河燈從上流過來的時候,雖然路上也有許多落伍的,也有許多淹滅了的,但始終沒有覺得河燈是被鬼們托著走了的感覺。
可是當這河燈,從上流的遠處流來,人們是滿心歡喜的,等流過了自己,也還沒有什么,唯獨到了最后,那河燈流到了極遠的下流去的時候,使看河燈的人們,內心里無由地來了空虛。
“那河燈,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多半的人們,看到了這樣的景況,就抬起身來離開了河沿回家去了。
于是不但河里冷落,岸上也冷落了起來。
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著,看著,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著看著,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滅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托著走了。
打過了三更,河沿上一個人也沒有了,河里邊一個燈也沒有了。
河水是寂靜如常的,小風把河水皺著極細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在海水上邊閃著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漁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來似的。
河的南岸,盡是柳條叢,河的北岸就是呼蘭河城。
那看河燈回去的人們,也許都睡著了。不過月亮還是在河上照著。
三
野臺子戲也是在河邊上唱的。也是秋天,比方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臺子戲,感謝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們戴起柳條圈來求雨,在街上幾十人,跑了幾天,唱著,打著鼓。求雨的人不準穿鞋,龍王爺可憐他們在太陽下邊把腳燙得很痛,就因此下了雨了。一下了雨,到秋天就得唱戲的,因為求雨的時候許下了愿。許愿就得還愿,若是還愿的戲就更非唱不可了。
一唱就是三天。
在河岸的沙灘上搭起了臺子來。這臺子是用桿子綁起來的,上邊搭上了席棚,下了一點小雨也不要緊,太陽則完全可以遮住的。
戲臺搭好了之后,兩邊就搭看臺?磁_還有樓座。坐在那樓座上是很好的,又風涼,又可以遠眺。不過,樓座是不大容易坐得到的,除非當?shù)氐墓、紳,別人是不大坐得到的。既不賣票,哪怕你就有錢,也沒有辦法。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二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并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著他在菜園里,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干凈,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瞇瞇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著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柜,家里一定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一定沒有耐心擦干凈,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瞇瞇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里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jīng)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里里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墻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干,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里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xiāng)村生活中,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著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里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凄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三
放暑假了,抱著一疊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里,喜歡泡上一杯茶走進書中與人物對話,
呼蘭河傳讀后感
。記憶中腦海里仍然浮現(xiàn)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后的閱讀中。帶著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后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在故事發(fā)生的小村莊里,到處都顯得那么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fā)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xiàn),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里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
讀后感
《呼蘭河傳讀后感》。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錢,使了那么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里,在這座城市里,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著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里,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嘗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