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線
悠悠歲月間風云聚散,在無數(shù)光影中歷史亦慢慢流去。漫漫長河中,浮生如煙,有的隨風而去,“檣櫓灰飛煙滅”,有的,卻漸漸聚成一個個泛著光芒的文字:“仁”、“義”、“禮”、“智”、“信”……一個個文字卻又清晰的指向兩個大字:“道德”。
道德,一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詞。熟悉的是他的“字”,陌生的,卻是他的“意”。
道德,是傳承在血脈中的詞語!耙缘伦C道,以道論德”,古人所說的一切美德都為“道德”;蛟S,這一種美德,這兩個字,這一個詞,并不曾遠去。
岳陽樓前,范仲淹憑目遠眺,立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并用一生去實現(xiàn);道德,在他身上綻放出雄奇的圖畫。文天祥,那個在伶仃洋上仰天長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這個詞語鍍上一層絢爛的輝煌。還有岳飛、杜甫、那只魯迅、雷鋒……這一個個于歷史中沉浮已久卻從未被湮沒的名字,無不將“道德”二字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朱自清的不屈和傲骨,李大釗的拍案而起,無不在為我們述說著道德的底線:這個底線不容觸犯,即使是以生命為代價!
于是,人們光榮的說:“中國是道德的文明古國,道德已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笨墒,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又或許,道德已不再醒目?
“大頭嬰兒”、“毒奶粉”、“假膠囊”……一個個新名詞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大到貪污受賄,小到“老人摔倒扶不扶”,一個個問題悄然出現(xiàn),一次次猛烈沖擊著我們的道德底線,是我們從最初的不斷震驚再到平淡直至最后的麻木和無動于衷,而這,就是道德傳承千年后的樣子嗎?
當?shù)赖碌拙被金錢利益淹沒,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又該怎么辦?有人說“順應‘潮流’,隨波逐流吧!钡腥,卻用行動響亮的說:“不!”
那蘇州雨中為殘疾乞丐撐傘的女孩,那揮手推開同學,卻將自己陷于車輪下的少女,那一個個如此相似而又同樣感人的事告訴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道德,仍有底線!
底線,是一個人最終的忍耐,而道德的底線,則是我們守護心靈最后凈土的最后的防線。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在生活中,在社會上,并不能因為“隨波逐流”而喪失自己最后的防線。
為了自己心中的一片凈土,也為了社會的最后守望,堅持心中道德的底線,不論風吹雨打,風雨飄搖,決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