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利之辨
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是義與利。義與利本是同源之水,若取之得法,如魚與熊掌,亦可兼得。然而,金錢的潮流滾滾而來,我們被五彩的霓虹迷亂了眼睛,丟失了正義的指南針,陷入欲念的無窮泥潭之中,難以自拔。唯有明義利之辨,追尋義與利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沖破金錢誘惑的無底深淵,才能綻放正義的無窮光輝!
能明義利之辨者,古人有之。迂腐的儒生高居于廟堂,不識民生疾苦,空談?wù)x而摒棄利益;骯臟的小人為金錢所困,不識禮儀道德,追求利益而拋卻正義。然而,學(xué)富五車不能滿足物質(zhì)的需要,家財萬貫不能填補精神的渴求。唯有明辨義與利,才能實現(xiàn)正義與利益的完美融合,走到完美高尚的新境界。
昔陶朱公游歷四方,足跡遍布天下,成為一代富豪,卻亦能舍卻萬貫家財,扶危濟困,終成一代豪俠,為世人所敬仰。而晉之石崇富甲天下,沉香鋪地,龍涎照明,可謂人間極樂。然而樹大招風,無盡的財富最終成為了恐怖的禍患,身敗名裂,尸骨不存。義利合一,才能不被禍患的溝壑所吞并,使財富的涌流為自己造福。如若不然,必將招致無窮的災(zāi)禍,讓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不得安寧。明義利之辨,讓金錢憑借正義的力量,鑄造出內(nèi)心的安逸和物質(zhì)的富足。
明義利之辨,必先修身正心。顏回居于陋巷之中,簞食瓢飲,亦能自得其樂。梭羅居于湖畔之上,一泓凈水,便是心靈充實的源泉,陶潛居于東籬之間,濁酒一杯,便能幻化出無窮的詩意。我們雖居于塵世樊籠,不能在世外桃源中自得其樂,但亦能修身正心,脫俗于塵網(wǎng)之中,做都市中的隱者。然而野馬若無韁繩的羈絆,終究會走失方向。單純憑借人們心靈的自覺便想走到義利合一的境界,只能是癡人說夢。明定律例,讓不義之利無處可圖,讓義利合一有了制度的保障方為治世之術(shù)。
明義利之辨,非空談可得之。明辨大道,行于自身。從自己做起,讓義利和諧統(tǒng)一,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