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流年
一紙泛黃的書信、留下筆尖的親吻,寫下消失的流年,穿越歷史,訴說著青春的情,還有那不變的愛……
我們這一代人,是無法想象沒有手機與網絡的年代,而那卻是我們父母經歷過的流年。
家里的一個角落,有一個藍色的盒子,惹眼的藍色在時間的磨洗下,暗淡不堪,包裹的硬紙也早已裂開了一道口子,唯一保持這個盒子不散架的,是一根細細的棉線,但也被歲月啃食得面目全非,一般母親是不會給我動這個盒子的,所以記憶中這個盒子,神秘而且令人生畏。
兒時的我不敢碰這個盒子,生怕損壞其中的珍寶,直到一天,母親拿出盒子,輕輕解掉那根棉線,里面的珍寶才得以重見天日。母親的珍寶,原來是一摞厚厚的信,光看外表,我就知道這些信比我要“大”得多了,黃色的信封,用黑色的筆大大地寫著“某市某鎮(zhèn)某某收”。
收信人從來都是母親的名字,母親摩挲著信,沉默著,眼中包含著復雜的情感,或是欣喜或是難過,或在回憶,又或在傷感,表情在每一瞬中變化著,久久不能平靜,我接過這些信,看著上面的郵戳,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想必這是父親的信吧。
抽出一張信紙,黃脆的紙張,黑色的字體,是不是還有?菔癄的誓言,或者天長地久的承諾呢?內里也不過是些家長里短,互相問候工作是否順利,有無難處,再談談自己的情況,簡簡單單的話語,透出的卻是無盡的情,綿綿的愛,如同細水一般,趟過歲月,流到現在。書信往來,最緊張也最興奮的時刻,是在一堆信中找到一封收信人是自己的信吧……
數封信過后,我也明白了那時的愛情為何能比現在持久,只因為有過等待,在歲月中留下了愛情的甜,他們的愛情細水長流流得很遠很遠,可我們快餐的一代,所謂浪漫就是在街邊花店買幾朵廉價玫瑰,再敲擊鍵盤,發(fā)幾句甜言蜜語,這樣的愛情雖然來得快,這樣的浪漫卻又消逝得快,沒有經過時間積淀的東西,始終無法戰(zhàn)勝時間,不是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我們無法阻擋時間奔流入海,也無法制止科技進步,但是無論再怎么變,對愛的表達卻永遠不會改變,以書傳情,以信遞愛,在如此浮躁的社會中,如何不是一汪清泉,如何不是一劑洗滌浮躁的良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