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與行650字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條路,需要勇氣走下去。
出塞路上,黃沙漫道,駝鈴聲聲,胡楊肅立,淚眼婆娑,家鄉(xiāng)漸行漸遠,邊塞孤城將成為她永遠的歸宿。沒有鳥語花香,只有大漠孤煙。昭君,帶著大漢天子賦予她的使命,舍棄了中原安逸的家,毅然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在那激越千年悲憤的塞外,支撐著漢朝片刻安寧的天地。這條路的盡頭便是一幅美麗的圖景:大樹下,百姓歡歌笑語;田野中,人民安居樂業(yè)。
這條路,需要堅持走下去。
也記得動蕩的中國,曾有一批用筆作斗爭的戰(zhàn)士,魯迅先生是他們的杰出代表。雖然他辛辣地諷刺著社會,無情地批判著現(xiàn)實,但他關心著人民,關心著中國,他是在黑暗時能獨善其身并兼濟他人的“筆桿斗士”。他的內心從不動搖。這條路的盡頭是人民走出黑暗的社會,走向希望,走向光明!
這條路,需要無悔走下去。
“風蕭蕭兮易水寒”,在那個艱難的時代,當頭的國難,民族的使命都壓在你身上你沒有退縮,你向我們展示了你的鐵骨錚錚與正氣浩然。荊軻,你無悔的倒在秦國的殿堂,為了自己的國家,也為了路盡頭的美好。
這條路,需要正確的選擇。
同樣是貧苦的生活環(huán)境,貝利選擇努力這條路,成為一代球王,有些人卻選擇怨天尤人,自甘墮落;同樣是身有殘疾,張海迪選擇奮斗這條路,成為當代中國學習的楷模,有些人選擇了茍且偷生;同樣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鐐銬和鐵窗,選擇了堅貞不屈這條路,甫志高卻選擇了背叛……正確的選擇是為了到達自己所想的那條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