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光陰會金屋
提筆寫一首小詩,吟一曲夢,作為寫者的寄思。嘆愚拙如我,喜執(zhí)著如我,一路追尋。十余載光陰,看金屋萬千,夢想似榕樹,舒展成林。
又是一夜輾轉(zhuǎn)反側(cè)?磿T,側(cè)耳傾聽著窗外雨前的風(fēng)聲!吧场成场边@是風(fēng)與樹的合鳴。邁出房門,已是清晨。便匆匆吃過早餐,去找尋舊日書與我相伴成長的記憶。
一路盡是熟悉景況。翠嫩的水杉挺立在一旁,其后如茵綠草鋪滿田際。時間尚早,行人稀落,很是清靜。走進一處亭子,本想坐下休憩,卻發(fā)現(xiàn)它是童年斑駁的一段。禁不住回憶洶涌,將我淹沒。
童稚時期,初讀《唐詩三百首》。每日放學(xué),母親總會一字一句教我念詩。背完一首,再學(xué)下一首。久而久之,倒稔知了不少。而那時最愛的就是來亭子里游戲,這里可留下了童年我的最美詩篇。也是這里,我鄭重地對母親說,將來自己也要學(xué)著寫詩、寫文章。于是小小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稍大點,學(xué)著看拼音標注的《格林童話》。當然,這也是我讀的第一本外國名著。其中的頭一篇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末一篇講的是睡美人,這我還記著。只是遺憾孩童的貪玩,那時只草草瀏覽了一遍,只知其大概?煞N子仍在心底日日生根。
豆蔻年華,印象最深的是《魯濱孫漂流記》。讀完后,總會聯(lián)想著,若是哪日不幸到了孤島,也能以此為照,過一段遠離世間紛擾的靜好生活。這樣想著,倒是不錯。而那顆夢想的種子更是抽出了新芽。
時光荏苒,如今看的書多了,閱歷總歸深了些,讀書更是與學(xué)習(xí)生活密不可分了?芍^長一日,讀一日;活到老,學(xué)到老。
書也教會了我成長。
正如畢淑敏的《星光下的靈魂》。那詞藻雖也不是分外華美,但卻透露出了不少小道理。其中的作品大都是她站在一個心理醫(yī)生的角度寫的。她對待每個就診者都是那般從容心態(tài),既不套近乎也不疏離。那些文字,仿若為我的心靈插上了翅膀,飛往另一個繽紛世界?上Ъ毱肺从,粗覽時有。但種子并為受此影響。
“滴答——滴答——”是雨落下的聲音。起身于窗前。暗夜本應(yīng)繁星點點,如今卻是細雨綿綿。倒是別有一番滋味。夜里的雨聲該是最純凈無雜的!可是我卻沒了觀賞的興致—那一次時光之旅,那一段閱讀與成長的回想,是夢?非夢!我已茫然。
童年書影,年少書味,如今書情。不應(yīng)有他,只知日日年年,我以光陰會金屋,夢一首寫者的歌。
那顆種子,你又是否蔭翳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