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秋色
西沉的紅日,游弋的清風,浪漫的情懷,刻在心底的秋色,是永恒。
——題記
合上手中的詩集,輕輕地把它放在書桌上,端起一杯騰起絲絲熱氣的牛奶走到窗邊。西天殘陽如血,微風吹拂過臉龐,感覺是那么舒服。
巷,是赤城古老村莊的精華,是一篇篇回味無窮的詩歌,是一幅幅優(yōu)雅淡薄的畫卷。它不是江南小巷,躲在深閨,輕易不肯拋頭露面;它非王安憶筆下那鱗次櫛比、擠擠挨挨、枝枝杈杈、小販來來往往、碎碎切切、繁忙至極的弄堂;它也不是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刮起陣陣狂沙。整齊劃一,井然有序,處處彰顯文化風蘊含文藝范兒。
小巷兩旁的風景樹三季常青,生命的活力隨處可見。在兩旁,晾曬著豐收的玉米、棉花和黃豆。漫步于此,豁然開朗、怡然自得、物我兩忘,全身心投入家鄉(xiāng)這豐碩的臂彎。
農諺有云:“不冷不熱,五谷不結”,照這么說,每個季節(jié)各有特點,但秋天更是“結谷”之時。
用劉禹錫的話說,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碧耢o舒適,就如同一杯熱牛奶。王世禎寫得最好,“濃春煙景似殘秋”。
“心的追求,心的向往,永遠像佛光那樣的激人奮進,而那道佛光就是家的寫照。”每每想到這句,我的厚土家園,永遠如暖春里的鮮花般燦爛,像暖春里的果子堅強地發(fā)芽,我的家鄉(xiāng)同時也是印光故里。
小村的人淳樸、善良,“念佛堂”是村子里的佛教凈土。人們?yōu)榱思o念印光法師的誕辰,在農歷的臘月十二日,人們會以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來表達對印光法師的懷念和愛戴。小村在每一個角落都撒滿了秋日的陽光,明媚兼以淡淡的憂愁,令人心馳神往。
深秋里,我拾起一片黃色的樹葉,象征歲月的流逝。純凈清澈的陽光灑遍原野,照耀在稀疏的樹葉上,在芳香的泥土地上投下斑斑影跡。即使在這別樣的深秋,樹上也仍舊掛著黃澄澄的梨和紅彤彤的蘋果,讓人感覺彌漫著浪漫的田園氣息。
年華似水,那時那景那人,是心底的永恒。。家鄉(xiāng)的秋最美,像橄欖一樣,甘甜芬芳。
家鄉(xiāng),是依依惜別時母親眼中的隱隱淚光和久久忘歸的駐足遠眺,是游子愈來愈遠、愈走愈淡的視線中那越來越模糊的身影。家鄉(xiāng)的秋色,余韻猶存于心底。
清風還在游弋,而我的心,伴著奶香,和著秋風,一同飛去家鄉(xiāng)的天宇,徜徉在家鄉(xiāng)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