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奶奶
想寫一篇懷念奶奶的文章,一直一來縈繞心頭,有時幾竟覺得是一種責任,而今年清明節(jié)前去為奶奶掃墓時,這種責任感愈加強烈,甚至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
如果讓我們后人說出奶奶的生日,那絕對是假的,因為奶奶在世時連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奶奶墳前碑文上的出生時間是根據(jù)她的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所刻。碑文上所刻出生時間是192019年,奶奶是2019年9月26日去世的,如此算來奶奶在這世界上生活了90余個春秋。
就像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里所說的那樣,奶奶是中國標本式的農(nóng)民。聽父親說,奶奶從小就失去雙親是跟隨自己的叔叔長大的。在我的想像中奶奶從小定不會有多少快樂可言,常言道:“十件褂子不如一件襖子,十個叔叔不如一個老子”。打從我記事起就從未聽奶奶說起過她的童年,當然奶奶的童年是在舊社會度過的,那時也許、大約就沒有歡快的童年。
一雙三寸金蓮,是封建禮教在奶奶身上的烙印。那本是有錢人家小姐的專利,可落在奶奶身上,卻讓奶奶吃盡了苦頭。在我的印像中,奶奶并沒有因為腳小而少干或不干活,我經(jīng)?此髲姷倪~動自己的雙腳,在田間、在廚房、在菜園子里不停地勞作著……我記得奶奶70余歲時仍種莊稼直至去世時也是她一個人獨自生活,F(xiàn)在想來我真的覺得汗顏……
記得有一次夜里,我被一陣傷心的哭聲驚醒,細聽,是奶奶在哭。原來是二叔和自己的兒媳經(jīng)常吵嘴不能在一起生活,二叔決定要去上海打工,而70多歲的奶奶不忍自己兒子外出而在傷心的哭泣。我不知道把孟郊的《游子吟》用在奶奶身上合不合適?奶奶是一個文盲,她不會知道孟郊,但她的情我想和孟郊母親的情是一脈相承的。滄海桑田,千年已逝可母親對子女的那份情仍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記得是2019年9月24日,奶奶自己在廚房做飯,坐在小凳子上不慎跌倒,再也沒能起來。兩天后奶奶與世長辭,在床上的兩天時間里,我們后人沒有看到奶奶有一絲的痛苦,沒有看到奶奶對死的恐懼,她的思維始終清晰,我們后人都覺得奶奶不會離我們而去。
奶奶去世快七周年了,每每想起奶奶,仍覺得她好像還活在這世上……在此祝愿天下的所有奶奶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