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火炬照出坦途
前不久,華東政法大學一女生用開水燙傷教授一事引發(fā)大范圍討論,再聯(lián)系之前復旦投毒案等慘劇,讓人意識到,基礎教育出現(xiàn)大片盲區(qū)的問題已然浮出水面。
如大家所知,我們不缺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學生,有許多智力出眾的學生都可以在考試、競賽中取得佳績,而與此同時,其中一些卻可能在其他諸如日常生活甚至行為品德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讓人扼腕嘆息,心生惶恐。他們滿腹才學,卻不能為自己斬除人生路上的荊棘,本是光明的坦途一片坎坷。
他們的這種畸形發(fā)展無疑給自身帶來影響,“木桶效應”中的短板讓他們難以將才華施展出來,無法給人生交上完美的答卷,同時,他們也在給周圍的人們和社會帶來消極影響。再者,一個急需發(fā)展的社會,有大量人才不能被有效利用,也是智力資源的浪費。
當然,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要為其埋單。首先,作為第一任導師,也就是家長常常走入一個初始階段的誤區(qū),把“教育”誤以為“學習成績”的誤區(qū)。許多事都“從娃娃抓起”,早教幼教面面開花,它們對早期智力開發(fā)的重視讓大家認為這是將來漫長路上唯一的憑借和出路,自然,在心性發(fā)展這方面的教育就差了一大截。學校的教育充當過渡者的角色,在升學、評級的種種壓力之下,學生的分數(shù)也成了這樣一把“手電”,在孩子們緊盯它的時候完全忽視周遭的黑暗。引渡人沒有為孩子充分提供打開視野的平臺,而更讓大家目光如鼠,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同樣,在社會環(huán)境不夠明朗的背景下,我們又只得盯著這強光,早已茫然失明而不自知。
要擺脫這種“失明”現(xiàn)象,就要調整手電的方向,讓人們走出認識上的誤區(qū),素質教育的德智體美幾個方面人盡皆知,最關鍵的是讓大家認識到德育重在品格形成而非灌輸規(guī)范,智育重在激發(fā)創(chuàng)新而非重復解題,體育重在強健體魄而非苦爭名次,美育重在熏陶情操而非掌握技藝!叭姘l(fā)展”的提出無疑是正確的,然而在正確的框架下把細節(jié)也做到盡善盡美方是出路。我們要把手電火炬指向前方、指向四周從而得到開闊的眼界。
在教育的大河即將裸露河床之時,我們身處其中便有責任增厚其土層,拔高其水位。讓火炬伸向前方,照出人們前進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