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畏懼,人生大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世人皆有所怕之事,亦有所不怕之事。如何取舍,便成了問題。就像有人所說,應有所怕,有所不怕。而有所畏懼,亦是如此。
有所畏懼之前,應先要無所畏懼,如此方成大業(yè)。
年少亦英雄,執(zhí)劍戎馬半生。他無所畏懼,宛如戰(zhàn)場修羅,披堅執(zhí)銳,一將功成萬骨枯。于狼火烽煙中滅掉了六國,統(tǒng)一四海。正是由于他的無所畏懼,才統(tǒng)一全國,名垂千古。恰恰有些人,連無所畏懼都無法做到,更遑論大業(yè)。東漢亂世,作為益州一方政權存在的劉璋,懦弱畏縮,畏首畏尾,終是難成大業(yè)。敗于劉備,失了益州。
無所畏懼之后,更需有所畏懼,如此方能根基穩(wěn)固。
四海歸一,驪山阿房。他功于天下,卻也荒淫殘暴,秦宮之奢侈,靡靡絲竹之音,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暴政下的動蕩,起義的紅潮終是將那個曾說萬世的政權推翻。他以為得了天下,如畫江山盡歸于他,便無所畏懼,恣意驕橫,卻不知正是這無所畏懼將他推向滅亡的深淵。與此相反,有人有所畏懼而成就一段盛世。玄武政變之后,自知皇位來之不法,他開明政治,大赦天下,以安撫百姓。明忠奸,聽忠言,謙受諫,打造了一段流傳千古的貞觀之治。他有所畏懼,害怕自己如同煬帝那般,積極吸取隋亡教訓,終是穩(wěn)固了自己的根基。
有所畏懼更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通權達變,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智慧。他不僅可以興霸業(yè),還可成就小我。有所畏懼處世,便能在亂世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至于失了自己,糊涂一生。助推越王復國之后,他功成身退,深諳兔死狗烹之理,有所畏懼,便急流勇退。泛舟江南,一方富賈,樂得一生。與之相反,雖說他在臨行前囑咐文種與之一起離開,文種卻貪戀權勢,無所畏懼,自以為是復國功臣,不懼也不想離開。終是死在了勾踐的冷劍之下,他怎能留下功高震主之人。
有所畏懼,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它讓人不至于迷離。煙火塵紅,何懼世間迷離?有所畏懼,心持一把尺,便可游刃于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