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與改變
一顆種子接受了春風(fēng)與甘露,它的命運(yùn)便悄然改變。
——題記
生命湍流奔勇向前,接受著陽光雨露,也改變著大好河山。若人生只能接受,將負(fù)重不堪;若人生一直變幻,則撲朔迷離。接受并學(xué)會改變,人生才會閃耀出智慧的光芒。
你可知世界著名影星瑪麗.瑪特琳?當(dāng)我初次看到她的作品時,實在難以想象她居然是一位長期處于無聲世界的聾啞人,的確,瑪特琳的眼神傳遞出對生命的熱愛,她的表演永遠(yuǎn)充盈著溫暖平和,但又有誰知道她年少的怨恨?失聰?shù)年幱袄_著她,他也抱怨過上帝的不公,但在某個瞬間,她頓悟,與其抱怨,不如接受與改變。她利用一切機(jī)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演技,在表演中洗滌心靈。她終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且選擇改變。若非如此,我們怎能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看到她的背影?
這讓我想起了史鐵生,想起他那般痛苦的人生,可他卻說“孩子,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我也想起了弘一法師,他選擇了”繁華之極,歸于平淡"才成就了一位大師。改變,聽著多么困難,像是生命對你肆意妄為的勒索,像是蝴蝶一次破繭而出的疼痛?山(jīng)歷了,接受了,你會看到生命的另一片天空。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卻未必是常人能夠做到的!安灰獑栁覐哪睦飦,我的故鄉(xiāng)在遠(yuǎn)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yuǎn)方……"《橄欖樹》的淡淡憂傷和迷茫,偶爾會迷了世人的眼。三毛的人生似乎正是這首詩的寫照。年少求學(xué)出國,后與荷西定居撒哈拉,他總是流浪著,然后停在了美麗的撒哈拉?珊晌鞯氖湃,讓她丟失了心靈的方向,思念浸沒了她整個的生活,撒哈拉也沉默了。家人來信希望她接受現(xiàn)實,盼望她轉(zhuǎn)變對人生的看法。可三毛已然聽不見誰的話語,她接受不了,改變不了,選擇永遠(yuǎn)的停下。與史鐵生一樣,她也是痛苦的,可結(jié)局卻完全不同。一個成就了生命的豐碑,另一個卻只是徒舔世間的一抹悲嘆。
要知道,接受是為了更好的改變。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李娜漸漸遠(yuǎn)離了那個曾經(jīng)火爆的自己,換上她那招牌式的東方微笑,這令許多人驚訝!可李娜卻知道,自己的改變是必要的?吹嚼钅仍趶V告片中近乎完美的形象,甚至有媒體稱,李娜似乎只愿意把微笑留給虛構(gòu)的舞臺,而非真實的生活。帶著微笑翩翩起舞的李娜,讓我們看到了比獎杯更美的光彩。
學(xué)著接受改變不了的東西,你的心底或許會悄然綻放生命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