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的教授和出名
“你說什么是教授呢?”她把兩手交叉枕在腦后,歪著頭問我。
“學(xué)問高的人。”我不假思索。
她遙遙頭,道:“這還只是一個方面,還是次要的。在我看來,教授,應(yīng)該是給人指點迷津的,有點世外高人的感覺。”她用手指了指腦袋,又說:“可是又是紅塵中人。教授吧,他越厲害,說的話就越容易懂。韓寒有一句話說:‘現(xiàn)在的教授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他們只不過比常人多了一項本事,就是把人都聽得懂的話說得連鬼都聽不懂’。我覺得很有道理,不過我不同意把所有的教授都概括進(jìn)去。”
“就像百家講壇上的那個女教授?”
“你是說于丹?”
“那個講《論語》的,是不是她?”
“是了,就是她講的。”
“你覺得怎么樣?喜歡嗎?我挺喜歡的。”
“喜不喜歡不好說,但是她有些說得很有道理,我認(rèn)同。”
“聽說還有人攻擊她,說她的水平連高中生都比不上呢!”
“嗨,易中天講的時候也有人攻擊啊,劉心武也有,都是這樣的,人怕出名豬怕壯,你一出名就會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中國人就是這樣,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qiáng),看到別人出名就眼紅,一定要搞點花樣折騰幾下,如果真的無力回天讓那人出了名,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什么了,反而把自己曾經(jīng)進(jìn)攻過的人的作品拿來大聲贊嘆,當(dāng)成是經(jīng)典。
“群體總是攻擊個人,為什么呢,個人之所以不是群體,從群體中脫離出來,那就說明個人是不同于群體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不同的。黨同伐異,中國人從古至今做了多少這樣的事啊,你不和我們一起,我們就把你咔嚓了,不都是這樣的事嗎?而且,這時候毛澤東的‘人多力量大’就起作用了,是啊,集體的力量大無比嘛,于是一堆人就開始轟轟烈烈的討伐個人了,但是從沒見過群體中站出個人來大聲說話的。關(guān)于這一點,魯迅先生的雜文里有說到,你以后自己看吧。按我的意思,如果你不贊同一個人,要么你當(dāng)他沒說,要么你就找他‘單挑’,別去湊和那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