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錯與作死議論文800字
“只要活著,試錯吧。”父親的一番忠告意在鼓勵我要勇于嘗試,不要被膽小怯懦的性情束縛了自身。“我”的疑惑則來源于,我將試錯等同于“作死”。從而不得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
試錯與作死,在我看來,二者有相似之處,均是勇于挑戰(zhàn)自己,敢于嘗試創(chuàng)新事物,樂于開拓新領域。但試錯更意味著自尋死路,將生命拋置于腦后,挑戰(zhàn)無意義、無價值、的事物,由此引發(fā)的慘重后果才令眾人唏噓,咒罵“不作死就不會死。”而試錯更偏向于創(chuàng)新事物,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嘗試有內涵、可發(fā)展的事物。試錯若成,則可助勝者登頂;若敗,則保負者不致滿盤皆輸。
在父親的忠告中,極限運動也可以算是“作死”的一種體現。近日,著名博主“極限永寧”在挑戰(zhàn)攀登無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的高樓時意外墜亡,由此引發(fā)網友熱議。“極限永寧”的死亡,給世人敲響了警鐘——過度的試錯異化成的“作死”,終將帶來血的教訓。其身前因挑戰(zhàn)不可能而獲得眾星拱月、一夜成名的快感,但也正是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快感導致其忘記了安全而招致禍患。
庫克曾警醒過世人“不創(chuàng)新的后果,就是消亡。”誠哉斯言,之于個人,有度的試錯能為自身的成功筑土培基,使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升華;之于國家,有意義的試錯,能為社會的進步注入新源泉、增添新動力。倘若,沒有小人物加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推翻大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理論”,我們的科學至少還要原地踏步幾百年;倘若,沒有毛澤東的“武裝工農割據”推翻蘇聯“從城市到農村”的固有革命模式,我們的革命至少要晚多少年才能成功。由此可見,有意義、有尺度的試錯是從古至今永恒不變的命題。
準斯以談,如何才能避免是錯淪為作死的地步呢?我認為,首先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感,以此為原點再向外處延伸拓展。其次,認清自身能力,善于抓準機遇,勇于創(chuàng)新事物,不做無意義之事,以理性為尺度,丈量自己的每一步。
試錯應有度,莫異化為作死,唯有如此才能在試錯的天空中“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