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夜語
睡前看書有催眠的作用,可就在思緒趨于遲緩的時候,聽覺卻敏銳起來。
窗外有一種蟲鳴,不,是有幾種蟲鳴此起彼伏,相互呼應(yīng)。每一種鳴唱有其特殊的音調(diào)與節(jié)奏,耳朵可以分辨,文字卻難以形容。那是一些我們還未破譯的語言,于它們卻交流暢快。在白天,這些聲音被邊緣了,而夜的寧靜使它們成了主角。我發(fā)短信告訴哥哥:窗外有蟋蟀。哥哥亦未眠,答曰:哪能,是瞌睡蟲。其實是什么蟲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夜曲聽來如此舒緩,雖然不懂其歌詞,但自然的韻律足以陶冶心神。
夏夜的蟲鳴比較溫和,若是颯颯秋風(fēng)聽來則是另一種滋味!俺蹁罏r以瀟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這段話是歐陽修對秋聲的生動描繪,讀之如臨其境,不由悚然。越過千年的秋風(fēng),仍在文字中神似如初,歐陽修的聽辨能力非常好,其表達(dá)能力亦令人難以企及。
有時候,我覺得月光的流瀉也是有聲音的。在鄉(xiāng)村,晚上10點之后,逢著月明是非常美妙的事。與城市的燈火通明、歌臺舞榭不同,那是一個富有禪意的明凈世界。鄉(xiāng)間的房前屋后通常栽種著一些樹,以龍眼樹居多。月光從高處傾瀉而下,碰到枝葉后灑落滿地光斑,聲音就在光與影的碰撞和變幻中蕩開。風(fēng)來之時,葉片翻起摩擦,樹下光影搖曳,有迷離縹緲之美。行走其間,如漫步時光之上,詩意盎然。
若是雨夜,則可聽及花草們的竊竊私語。不要總是被雨淋濕了情緒,靠近草木會是另一種韻味。院子里,微張的玫瑰花并沒有沉睡,緊致的花瓣中間,仿佛有一種聲音要沖透出來。有句兒歌唱出了它的心思:“下吧,下吧,我要開花!眽δ_下,隨意丟棄的枇杷核已長成小苗,青綠的葉片日夜伸展,“我要長大,我要長大”的聲音讓人不忍心將它拔除。撐把小傘,蹲在花叢,感覺花草們都在拔節(jié)生長。細(xì)雨瀝瀝,其潤有聲,你聽到嗎,那是春天的呼喚?
聲音最豐富的,當(dāng)屬書架。厚度不一的書籍,也常常發(fā)出吶喊,在華燈初上的時候,或在我偷懶與之疏離時撲面而來。那是一種類似武俠中的千里傳音,明明那么真切,卻尋不著具體的方位。而一旦靠近,聲音就分散了,“我講哲理”、“我吟詩詞”、“我勵志”、“我保健”……沒有爭執(zhí),但聲聲入耳。吸引我靠近些,再靠近些,最好把它捧在手心,聆聽它的智慧與深情。
還有一種聲音常常不期而至。只要你不說,就沒有人能聽到它,但你卻能清楚地感知它的內(nèi)容。它是真實的,或使人慚愧,或讓人自豪;有時令人痛不欲生,有時讓人幸福甜蜜;可能引人神傷,亦能激人奮進(jìn)……你一定傾聽過的,那是來自心靈的聲音。它來如春夢、去似秋云,仿佛不著痕跡,卻擁有神奇的力量,足以改變我們的人生。
仔細(xì)傾聽,夜并非毫無生機(jī)的沉寂,而是充滿各種律動的豐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