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走近”
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時候?qū)@句話大為不解,總覺得是朋友就應(yīng)該親密無間,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來才明白,這句話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xué)。細細玩味,就會愈發(fā)贊嘆古人的智慧與超然。
人是感情的動物,就是因為這樣,人類才成為萬物的靈長,也是因為這樣,人類常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對事物的判斷。所以,“淡如水”"亦是一種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歡顏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溝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過于濃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迷霧一樣遮住自己的眼睛,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響。偏見、袒護也由此而來。面對矛盾、選擇,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維護那份親密,便會導(dǎo)致我們的片面和錯誤。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導(dǎo)師,一個窮困潦倒,一個則是商人。馬克思的小女兒病死了,他無錢為她舉行葬禮,即使如此,他卻從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過任何經(jīng)濟上的幫助。然而這樣一份友誼卻維持了幾十年之久,成為佳話。這段偉大友誼的背后就是兩位偉人對公正、平等、真誠的理解,也體現(xiàn)著他們對人生的追求。
“切莫走近”,這樣的一句話,并非真正地警告人們不要親近,這只是一種長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們,保持一點距離,并享受這種距離所帶來的美。這樣的距離并沒有真正隔閡了人與人的感情,而是透過一份距離留出了思辨的空間和冷靜的余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對和公正的認識。
從小時候?qū)Ω改赣H的盲目崇拜,覺得大人的話都是對的,直到我們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其實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隨著所謂“距離”而微妙地改變著。而我們正是在這種改變中日漸成熟。
“切莫走近”,就要這樣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與明澈,讓心靈沐浴在冷靜的和風(fēng)中,成就屬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