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
秋水,望月。
天地寥廓空明,明月徘徊輝映。清風(fēng)徐來,浮光躍銀,風(fēng)聲月色交織,露氣水光輝映,朦朧迷醉,幽美寧謐。“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被貶黃州的蘇軾走出了自我的狹小天地,投身于那片水月,泛舟而下,對風(fēng)月飲酒,仰長空歌詠,寄情萬物,喜笑眷慕,樂而不能自已,陶醉其中,甚而得失,暫時忘記了塵世的煩擾。
人窮返本,返于何處?自然世界不失為一個好的去處,天之高渺,地之夐遠(yuǎn),足以包容生命無端的發(fā)泄,傾聽內(nèi)心孤獨(dú)的傾訴,撫慰心靈累累的傷痕。天地山川、蟲魚鳥獸之奇?zhèn)ス骞,至少可以轉(zhuǎn)移你的注意,投身其中,因寄所托,讓我們暫得歡愉,忘記煩擾。投身自然,回歸田園,我們會善于忘記,樂于滿足,成為一個快樂智慧的人。
水逝,月殘。
“自其變者而改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流水東逝,不復(fù)返,明月漸殘終消隕。常人由此難免悲從中來,好景難常,人生苦短。蘇子乃樂觀豁達(dá)之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明月殘而復(fù)園,流水往而又至。融入這片水月,泛舟湖上,談笑間,觥籌過,月圓又月缺。蘇軾走出了被貶謫的陰影,融于天地山水之間,享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忘記失意的痛楚。
落寞失意,思念歸屬,歸于何方?自然世界永遠(yuǎn)都是一個好的去處,“清風(fēng)徐徐,月明姣姣”,讓人心情大好。丟掉負(fù)面的情緒,在自然世界中,用清新別致的眼光看待生活,讓自然熏陶良好的心境,讓自然感染樂觀的人格。融身自然,聆聽山水,我們會善于滿足,樂于享受,成為一個樂觀豁達(dá)的人。
清風(fēng),明月。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江上清風(fēng),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孤鶴橫江而東,羽衣蹁躚”……靜謐深夜,月光清冷,水聲隱隱,江上孤舟,蘇子作樂其中。眼前的月色早已化作美麗的伴侶,與我同銷這縷愁絲;清風(fēng)徐徐,化作婆娑的舞伴在腰間環(huán)繞:夢中的孤鶴化作公子,合飲共樂?此破降瓱o奇甚是寂寥的夜晚,卻有如此一副熱鬧非凡之景,真可謂是于無聲處聞得音樂,于無景處賞得美景。
人生苦短,何處作樂?自然世界不就是一個作樂賞美之處嗎?生活之中,處處都蘊(yùn)含著美,只是常人缺少賞美之心罷了。而投身自然可以讓你心明神凈,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景。擁抱自然,親近美景,我們會善于享受,樂于發(fā)現(xiàn),成為賞美之人。
蘇子融身自然,天人合一,終成一番偉業(yè),人與自然相處的好處更是不言而喻的吧!
何以解憂,唯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