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好為題的作文800字
知其“對”,守其“好”
似乎自古以來,“對”的事與“好”的事常常處在對立面。“對”事絕不能帶有絲毫輕浮,只有就事論事的嚴肅性。“有意思無意義”的事情卻向來討巧,為不愿拘泥于條條框框的人們所向往。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此話不差。在多數(shù)大是大非面前,我們需要的無疑是拂去輕浮,持重沉穩(wěn),以正確的是非觀來為人處世。可事實上好事趣事與壞事錯事絕不能一概而論,更忌諱一棒子統(tǒng)統(tǒng)打死。須知“好事”有其獨特的社會意義與價值,雖說有時會有悖于社會規(guī)則,但若將其管控在無傷大雅的范圍之內(nèi),豈不是為社會環(huán)境平添了一份活力?
讓“好”事奏響生活插曲,為人心注入能量,更應讓“對”事帶上人文關懷的精神。我們深知事物擁有其兩面性的特征。誠然,事物就當分對錯,當講規(guī)矩,卻絕非萬事總是涉及大是大非,無絲毫的人情可講。在社會輿論、人心倒向事物的一面時,人們所應當站立的,是道德的至高點。
與此相對,當人們處于道德理性的抉擇點上進退維谷時,何不讓“對”事為“好”事松綁,讓道德約束為人心松綁,讓規(guī)矩教條更有人情味,讓“對”事為“好”事讓步,更讓社會上吹起幾縷人文之風。
“對”事不見得總是符合時代的價值取向,終究萬事絕非是一成不變的,當人心指向與規(guī)則有所出入時,一味地墨守陳規(guī)無疑是迂腐的。規(guī)矩終究也是人制訂來為人服務的,明者因時而變,智者因時而動,當規(guī)矩對“好”事打上同情分的時候便應當開始思考其本身趨近于社會價值還是與其相悖。
在很多情況下,“對”未必總能與“好事”畫上等號。然而依筆者之愚見,“對”事又何嘗不能轉(zhuǎn)化為“好”事?個中的區(qū)別只在于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在遭遇了貶官這樣的人生低谷之后,蘇東坡絲毫不以為忤,仍是揮筆造就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爾”等等諸多的千古名句。規(guī)矩教條使他飽受了貶謫之苦,可苦中為樂的豁達人生態(tài)度卻讓他在困境中“自成方圓”,終成一段美談。
明者因時而變,讓規(guī)矩為人心讓路的同時,更應在心中自成一方天地,化端莊肅穆為自得其樂,當為人生至味。
知其對錯,守其方圓,不拘泥于合理性可疑的條條框框,方為正確的處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