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作文(3篇)
世界作文(1)
翼:
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是一個造成,我看見你也正在低頭忙著寫什么,以至于讓我沒有機(jī)會說生日快樂,但是你的表情太冷了,于是我特別想給你寫點什么。
沒有音樂,沒有諾言,記憶的大海像徘徊著最美麗的人魚。想起以前我安靜的聽著你訴說,那些內(nèi)心深處柔軟的痛。清澈一地的情感。
——藤井樹病了,她躺在醫(yī)院里,博子站在另一個藤井樹遇難的大山前,高聲的問:“你好嗎?”山的回答:“好。”藤井樹亦在病床上喃喃的回答著:“我很好,你好嗎?”就是這么簡單的畫面打動了我們。那么翼,你好嗎?
呵!你沒有好好的聽我的話,你的手上又纏上了紗布,你受傷了。你過得不好對不對?突然聽見你唱那首《祝我生日快樂》時,就像什么東西忽然被利刃割舍一樣,落進(jìn)無底的黑色深淵,再也無法尋找。
這是我們的十八歲的生日,卻成為你一個人盛大的成人禮。沒有燈沒有火,沒有人沒有快樂,而我已經(jīng)不知道要怎么樣才能讓你快樂。也許當(dāng)你做一件事而忘乎所以時,才會快樂呢?那么就像平時那樣玩跳飛機(jī)的游戲,好不好,這次我陪著你一起。
我一直都明白,你為著不至于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而努力做著活的豐盛的人,以至你一直都以驕傲的姿態(tài)攀爬。你無法看清自己,直到現(xiàn)在我才告訴你:其實目標(biāo)低一點,會更容易達(dá)到,不會輕易跌倒。
路遇各式各樣的陌生得無法記認(rèn)的面孔想想對面的這個人是怎樣活到了今日呢?
他出生,裹著尿布學(xué)步的時候;他小學(xué)三年級,某天拿著考的不好的數(shù)學(xué)試卷放學(xué)不敢回家;他換下第一顆乳牙;他個子忽然拔高;他初三畢業(yè),沒有考上高中,去了一所中專學(xué)校;某天早晨曠課睡懶覺!
翼,你看。乏力的生命甘于遵循的軌跡。又時候這樣蒼白空洞,蒼白空洞,幾近驚心動魄。
你這樣的生命,已經(jīng)過了十七年。
1990到XX年,你記認(rèn)的是那些面孔?你的生命的白紙被涂抹了哪些字跡與顏色?
你曾經(jīng)跟我說起,你一個人流浪在陌生的武漢。我明白你對我提起這件事的緣故,那天是你第一次覺得生命面臨末日,盡管這樣的末日,其實都會過去,并且有延續(xù),如此以來,十七年間,末日之后,仍有末日,生命的峰巒,總須路過深不可測的深言。翼,我無法寫更多了!
可你也知道,世界上絕無再有另一個我。
這只是我一個人的木偶劇,沒有聲音,沒有話語,甚至沒有我想要的道具,我忽忙地演繹,殘缺不全的記憶。
翼覧眾山小!
世界作文(2)
朋友,當(dāng)你沉浸在豐富的傳媒里,你可曾想過那深隱于字里行間的書特有的魅力?
朋友,當(dāng)你醉心于迷人的電子書籍時,你可曾感受到書獨具的馨香?
還記得,有種感覺叫刻骨銘心,如今卻漸行漸遠(yuǎn);還記得,有種情結(jié)叫魂牽夢縈,如今卻逐步淡忘;還記得,有種味道叫馨香甘甜,如今卻要香銷“甜”殞……
于是,總不經(jīng)意地從塵封的書櫥里抽出一本久違的書,用心走進(jìn)她的世界,用心品味她獨有的味道。
書是香甜的。很久以前,猶太人就會在《圣經(jīng)》里滴一點蜂蜜,然后讓孩子去吻書,其用意不言而喻,他們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書是甜的。猶太人的做法實在可敬。其實,無需這樣!在書中,你可以領(lǐng)略到“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的老杜春夜吟哦,可以欣賞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小杜清明詢路,可以聆聽到“青蓑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需歸”的志和風(fēng)雨漁歌,可以感受到“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志南杖過橋東……如此賞心悅目的美景,如此純潔高尚的心靈,怎能不使我們感受到絲絲甘甜從心湖中漾開,遍及全身,讓我們的心靈再次放飛,生命的風(fēng)鈴也由此常響……
書是馨香的。你不覺得泡一杯香茗,閱一卷美文,賞一首小詩,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嗎?很多個夜晚,我總愛獨自一人,在那皎潔的月光下,“素月分輝,明月共影表里俱澄清”,看“疏影橫斜水清淺”,聞“暗香浮動月黃昏”,邊賞“積水空明”的荷塘月色,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時茶香業(yè)已騰起,和著花的暗香書的馨香,如江南春水蕩起層層漣漪,一圈一圈地彌漫,那朦朧的芳香撲鼻,幻影幻現(xiàn),是春日,出墻紅杏的芳香,還是夏天,映日荷花的幽香?是秋季怒放菊花的淡香,還是冬天,傲雪寒梅的暗香?“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因為我已經(jīng)醉心其中。“扣弦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因為我已經(jīng)忘身于外……良辰佳境全杖書籍馨香給我的靈感與榮光,有時靈光一現(xiàn),思如泉涌,便喜愛在月朗之夜,潑墨揮毫,一氣呵成,大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快感,不亦樂乎!
古人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而我卻冒前人之大不韙改成“書中自有甘甜泉,書中自有花馨香”。徜徉其中,我們閱歷更加豐富;遨游于間,我們情操更加高雅。哲人曾說“凡人多一份機(jī)智就多一份事故,多一份事故便少一份高雅”,難道不是嗎?現(xiàn)代化高科技已經(jīng)逐步銷蝕了我們心靈的自然與高雅,豈不可惜?我倒寧愿世人少一份機(jī)智而多一份高雅,在書海中徜徉恣肆歸依與靜,萬物自然了然于胸。
又是一個詩意般月夜,你準(zhǔn)備好了嗎?泡一杯香茗,執(zhí)一本好書,在塵埃落盡之際,靜氣凝神,或立于風(fēng)中,或坐于月下,或倚于花旁,或獨坐窗前,細(xì)細(xì)品味書的甘甜,書的馨香,洗去煩躁,怡雅之趣自在胸中升騰……
世界作文(3)
小時看通俗小說,得道之士比如呂洞賓之流出場,常吟兩句定場詩曰:袖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后來知道,他的詩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鐺內(nèi)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門的高僧,則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氣魄大得緊。
小時懵懂,理解為高僧仙長法力高強(qiáng),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記》里的小妖,真的認(rèn)為孫行者那只葫蘆能裝天,心里羨慕煞。
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讀。
后來學(xué)唯物主義,有過念頭:是不是說,世界這棵大樹,是數(shù)不清的枝葉構(gòu)成的?一枝一葉雖然渺小,但共同構(gòu)成了大千世界。這話雖不錯,但這是另一個道理。一枝一葉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異曲同工,是談“藏”,而不是構(gòu)建。“藏”字當(dāng)做蘊藏解,隱著“容納”的意思。莊子說,蝸牛角上有兩個國家爭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zhuǎn)向,多虧了阿慶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倆國家之于蝸角,胡傳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說的更明確:納大千于一芥子。一個米粒大的地方,能夠容納一個完整的世界。
要從物質(zhì)角度去理解,很簡單:這不可能。要容納整個世界,就得一個地球。一片樹葉就只是一片樹葉,頂多藏些細(xì)菌和塵土。
幸好,我們還有個博大的精神世界。
從傳播學(xué)的角度,一片樹葉可就不是一片樹葉了。它是豐富的信息的載體。“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飄落,能夠推斷季節(jié)的變換;它如果被壓在地下,成為化石,便成了至寶,可以推斷地球的運動、當(dāng)時的氣候、植物的進(jìn)化;如果,它被夾在一本借來的書中一起還給書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隱晦的情詩。
我們使用010101的二進(jìn)位編碼,可以把整個大英博物館的內(nèi)容放進(jìn)一個小小的磁盤中,那么,從理論上說,把整個世界的信息承載上一片葉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載的是一個蘊藏豐富信息的世界。
這并不是唯一的解釋。這片葉子,如果是出現(xiàn)在審美領(lǐng)域內(nèi),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蘇曼殊有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莽鞋踏破壟頭云。歸來卻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而在錢鐘書眼中,一座老座鐘“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在詩眼看來,一朵小花之中,便蘊藏了整個春天。一座鐘表,便容納了人類的豐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寶二爺?shù)耐`玉,也是這樣的小花和座鐘,興亡世變、悲歡離合、盡在其中。別小瞧了一沙一石,詩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詩腹中醞釀、烹煮,繡口一張―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它容納了波瀾壯闊的人類情感,它是半個盛唐,它是整個世界手不是手,它是溫柔的宇宙。
這片樹葉,如果出現(xiàn)在哲學(xué)和思辯的層面呢?回過頭來看,那些高僧和仙長,可是研究傳播學(xué),或者搞藝術(shù)的么?
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埂古的問題始終高懸在人類的頭頂,我們無從解答,卻沒有放棄過探尋。
一開始的探索,是從具像中發(fā)現(xiàn)抽象。如禪宗所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人們以為,道在虛無飄渺間,在高遠(yuǎn)幽冥處。深山藏古寺,絕處有高人。但這個見解,層次是低的。高人不見得必須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層次似乎是,見山仍是山,見水還是水。
佛在靈山說法,說是說法,卻不說話。只拈起一只花,示諸眾人。眾弟子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他悟了道,傳了佛的衣缽。
宇宙間的奧秘,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楊朱說,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為也。遂千載萬年,背上小氣鬼的罵名。然而,他畢竟不是葛朗臺。但他想表達(dá)的是,對為了整體而可以損傷個體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著一個個的人。
據(jù)說,持戒森嚴(yán)的僧人即便喝水時,也要持咒: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如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一碗水雖淺,但里邊有蕓蕓眾生。
道在何處?在一舉一動,在一顰一笑,在日,崉(wù)上,在尋常事物中。饑來吃飯困來眠,就是修道。莊子甚至說,道在矢溺。可到廁所中尋。
見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轉(zhuǎn),察一葉之茂,體味生機(jī)涌動,觀一花之開,印證無上菩提。世界在何處?且于一枝一葉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