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誠信的議論文800字
【篇一】
誠信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人無信而不立,在千年以前,人們就有了這樣的感悟,想必誠信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了吧。
誠信就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讓沙漠開出美麗的花朵。誠信就像是暴風雨里的一個小木屋,為你遮風避雨。誠信就是夜路旁的一盞路燈,為你照亮前進的路。誠信,在我們心中,在我們身邊。
誠信是不可缺少,是不能缺少的,讓我們來論誠信。
誠信是十分重要的。
早在春秋戰(zhàn)國就已經(jīng)有人推崇誠信了。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爭奇斗艷,想讓君王接受自己的思想。其中,商鞅就是用誠信讓君王采納了自己的建議。
商鞅在城南邊立了一個柱子,承諾說,若有人將它搬到城門,我便賞那人三金。很多百姓都不相信,但一位壯漢將柱子搬運到城門。商鞅果真賞了他三金。此后,人們知道的商鞅是信守誠信的人。君王也覺得商鞅的辦法可行,最終,商鞅的誠信讓君王采納了他的思想。
不僅在中國,外國也有很多關于誠信的故事。
在飄著鵝毛大雪的夜晚,一位年輕人走進一家貨鋪,貨鋪中只有一位老人掌管,老人扶著桌子來到年輕人身邊,接過年輕人遞在手邊的錢,年輕人沒有說話,只是低頭,紅著臉。老人看出年輕給的錢是假鈔,但老人想知道年輕人是否誠實,老人假裝生病,然后年輕人拿著錢去藥店買藥,年輕人走后,老人迅速打電話給在藥店工作的弟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
吱——,門開了。年輕人滿頭大汗的跑到老人身邊,喂老人吃了藥。老人抓住年前的手,說:孩子,你就了我的命,我一人在店中也少個幫手,你留在店中,照顧我的后半生。年輕人于是就留了下來。
今年后,年輕人將店鋪擴張,逐漸店鋪變得越來越大。年輕人成了當時擁有商場的富人。
有記者采訪時,年輕人把這個當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盞啟明燈。
這兩個故事,開始點名了誠信的重要性,誠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誠信,像一個紐扣,讓人與人之間心靈緊緊相扣。多一點真誠,多一點溫暖。不管是古是今,是中是外。誠信是不可缺少。
論誠信,誠信不可缺少。
【篇二】
古語說,“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既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世界文明進步的一種驅(qū)動力。
一葉知秋,同樣的道理,“一饅頭見誠信”,“無人售饅頭”橫空出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渴望誠信,希望別人講誠信,但是又喜歡假借各種或客觀或主觀的理由,有意無意的禁錮和扼殺了自己的誠信,始終難以邁出誠信的第一步,讓自己陷入“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的沼澤,先把自己從某種觀念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做一個與人為善、誠實守信的人,我們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的誠信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講誠信大有人在。
或許大多數(shù)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華盛頓用斧頭砍倒了一棵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倒,非常氣憤,揚言要給砍樹的那個人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憤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逃避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并且表揚了他,說他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的多。相反的是,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因“水門事件”撒謊敗露而被迫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暗中撒謊而險遭彈劾。同樣是美國總統(tǒng),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而另兩位卻因為撒謊而在留下了污點。
誠信是金,但黃金有價,誠信卻無價,誠信比黃金更貴重,比鉆石更閃耀。誠實守信對一個社會來說,對一個國家而言,可以說是立國之根本。中國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誠信”就是取信于民,讓人民信任國家的領導,甘愿為了祖國奉獻自身的一切。
“無人售饃”這個實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人們重視講誠信的原則,是因為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友好關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誠信是支撐社會道德的根基。
讓我們都做個講誠信講信用的人,并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他人,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