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扁擔
小時候,鄉(xiāng)下是我童年的另一個樂園。
外公常年在外工作,所以,田里的農(nóng)活兒都由外婆一人承擔。印象里,外婆并不寬闊的肩膀上總擔著一根又長又寬的扁擔。“咯吱、咯吱”的挑擔聲,催著日升、催著月落、催著外婆的皺紋、催著我的成長……
那根扁擔其實是用上乘的深山老竹制成的。據(jù)說是外公的爸爸花了幾只草雞和小半袋米從一個異鄉(xiāng)人那兒換來的。在那個年代里,這根扁擔挑起了這個家。歲月的侵蝕剝落了它深青的外衣,風雨的摧殘磨得它滑溜溜的,常年的負重彎曲了它堅挺的“腰板”。
還記得,烈日炎炎下,外婆用磨得锃亮的鐮刀“刷刷”地割下河邊的雜草和田里爭養(yǎng)料的各種草,扎兩大捆,微微蹲下身,“嗨”地一聲用扁擔挑起草,搖搖晃晃在鄉(xiāng)間的田埂上。
還記得,綠染鄉(xiāng)村時,外婆用長長的糞勺從糞池中將那富足的養(yǎng)料送進兩只大桶內(nèi),我捏著鼻子在一旁抱怨:“外婆,這么臭的東西,你還不嫌棄,連老扁擔都嫌棄了!蓖馄胖皇遣敛梁梗χf:“要不是這肥料,你可吃不到新鮮的蔬果了!庇谑牵鈸帧翱┲、咯吱”在田野上歡歌般地躍動。
今年暑假,我再次回鄉(xiāng)。
房舍變漂亮了,豬崽、羔羊長壯了,菜園里蔬果成群結(jié)伴地笑著、唱著,而外婆,愈顯蒼老。
我坐在后院陪外婆擇菜,外婆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我將心中的疑問吐露出來:“外婆,現(xiàn)在城里條件那么好,您的兒女個個都孝順您,您為何不舍下這片村瓦而去城里和我們生活呢?”外婆愣了一會兒,而后順手拿過墻角的那根扁擔,凝視了一會兒,說道:“孩子啊,外婆是年紀大了,可我很知足啊,F(xiàn)在不愁吃穿,兒女又孝順,天天拾掇拾掇這個家,心里便能踏實,天天能睡個安穩(wěn)。”“那為什么放不下呢?”我疑惑道!巴馄攀欠挪幌逻@扁擔呢!”
“放不下扁擔?”我剛想訕笑,猛地覺得外婆的深義:外婆放不下扁擔,其實就是放不下這個家,深深的土地情結(jié)是她的情感寄托。轉(zhuǎn)念一想,其實外婆不就是這扁擔嗎?外婆憑一己之力讓這個家越來越好,憑一己之力讓兒女上了大學(xué),圓了這鄉(xiāng)村的夢。外婆的扁擔啊!
扁擔靜靜地躺在墻角,外婆的笑臉漸漸融進那云后的沉夕,我站在鄉(xiāng)間的土地上,感受著外婆和她的木扁擔演繹的鄉(xiāng)土情懷……
[簡評] 本文選材小巧,外婆的扁擔,有著美好的故事,溫馨的回憶,能以小見大,挖掘了外婆的人性美,富有感染力。抒情自然,語言傳神,有文學(xué)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