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紅旗渠
一條紅色的飄帶從景區(qū)門口蜿蜒而上,飄到那真正的紅旗之畔。
天色深沉,飄著時隱時現(xiàn)的雨毛,打濕臉頰和頭發(fā)。但這一切都無法蓋去青春的氣息——那可愛的紅色,就象那扛旗的強(qiáng)壯的同學(xué)的笑臉,鮮活而生動,充滿愉悅。,平臺之上,樹木青蔥,萬物安靜的休憩在一片濕潤之中,整齊的方塊巖石砌成兩岸,粗大的欄桿下,靜靜地流淌著的便是柔柔的的紅旗渠的水。
那是一個苦難的時代,我們用盡全力去傾聽、感知也無法完全體會的時代,因?yàn),?dāng)二十一世紀(jì)的我們打開水龍頭時,是可以流出干凈的飲用水的,這就注定我們無法品嘗出著渠水的甘甜。
曾記否,此地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薄石厚,十年九旱;1936~1943年,大旱20余次;1942年華北大旱,加上日寇掃蕩,國民黨搶掠,全縣10800戶逃荒,餓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萬人中,有28萬人常年翻山越嶺到幾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是否記得那個故事,一位媳婦挑水時,不慎摔倒,把水倒了一地,望著清水漸漸滲入地下,她選擇了上吊身亡……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每一次提起都會引得洶涌內(nèi)心澎湃的時代,他的精神,激活我們沉睡的基因。
1960年2月10日,縣委召開了"引漳入林"實(shí)施大會。11日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lǐng)下,浩浩蕩蕩的建渠大軍開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鄳(zhàn)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是否記得那令人澎湃的場面,1960年春,紅旗渠首攔河壩工程,95米的壩體只剩下10米寬的龍口尚未合攏,河水奔騰咆哮,50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tuán)員跳進(jìn)冰雪未消、寒氣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墻,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擋住了洶涌的河水……
紅旗渠留給我們的不止是水,還有一個時代,等待我們?nèi)ジ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