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高考滿分作文題目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福建高考作文題目,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時,走錯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沒有走錯了路,就不會發(fā)現新的路。
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則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和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3)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解析】
臨場如何確定寫作角度?
我們要從這三句話中選擇寫的角度。大家都知道,選角度不要選太俗的。沒有誰不知道魯迅先生的話,所以大家盡量不要選。而另外兩句則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這兩個中的一個。例如,“世上沒有走不通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從這句話的角度,我們可以說,在中國并不缺乏像哈姆雷特這樣不斷追問生存還是毀滅的人。中國真正缺乏的是勇于行動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通過這篇作文命題,我們可以大概對福建卷的特征有一個了解。
【名師專家點評】
王立根(福建省語文學會名譽會長,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
高考作文的話題是路,三條路有不同的含義,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義,圍繞面對困難、創(chuàng)新、信仰、理想等來立意,找準材料命題的中心,選擇自己熟悉的知識、文化背景,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才能避免空洞。
陳日亮(福州一中特級教師)
每個人都是行者,“路”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但要貼近學生的思想,需要有一定的思考?忌鷮ψ约旱纳顨v程要有思考有體驗,寫出自己走的路,而非別人的路,才能出彩。第一條路選用魯迅先生的名言,容易引向宏大敘事主題,可能會寫得空洞,如果改成“路要靠自己走出來”,會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應永恒(福建教育學院特級教師,省中學語文應永恒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20xx福建高考作文的話題,考生在以往的作文訓練中都做過,可能會出現套題。題目給出的三句話觀點鮮明,導向性太明確,不容易出現反彈琵琶的構思。但相較于往年,今年的作文寫成優(yōu)質記敘文的難度降低,這與全國卷和江蘇等省的作文命題理念類似,釋放出一些信號:高考作文的命題可以在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進入高校后理性思辯能力的培養(yǎng)之間找到平衡。
鄭玉平(福州八中高級教師、福建省語文學科帶頭人老師):
20xx年福建高考作文題與去年相比,同中有異。仍是給材料作文,仍是從人生哲理角度命題。不同點:首先去年的主旨是如何認識“空谷”,突出兩種行為和兩種心態(tài),重在考查正反兩面的思維;今年是如何認識“路”,重在考查考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等。其次相較于去年高考作文,今年文字的含義更淺顯,指向更明確,可寫的角度更多。可從其中一句話入手立意,亦可從整體出發(fā)。故審題無障礙。當然要寫出深度,還需要有更高的視角,更多的積累,以及敢于逆向思
名師專家認為,考生在審題方面基本沒什么難度,能很容易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但別看“走路”簡單,要“走好”并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掉進“陷阱”里。
關于題目審題不難,但容易落入俗套
應永恒:相較前兩年,審題難度降低了。“近幾年福建命題導向是寫議論文,學生要寫成記敘文是比較困難的。而今年寫記敘文比較好寫,相信會有很多考生寫成記敘文。”
張嵐:福建師大附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題目給學生的思考空間較大,三句話談了三個問題,學生可針對其中一句話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三句話放在一起,探討三者之間的聯系。“比如我個人理解的話,第一句話體現的是人生的開始,大家共同往這條路走,第二句話是關于失敗了又如何,第三句則是更升華的部分,如果能夠綜合起來談,如何面對挫敗,如何來走這條路,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陳武:泉州五中語文教研組組長:三句話,老段子,也算是勵志。“路”之意象既感性又理性,但內涵單一,外延局促,一言以蔽之:大膽地走自己的路。而去年的“空谷與棧道”象征意義則較有嚼頭。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學語文教師:一般不會離題偏題,但要寫出比較強的思辨性也很難。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題一反往年注重事物的對立關系,變?yōu)橹挥惺挛锏慕y(tǒng)一關系——只要走,就有路!這一轉變,可能就是陷阱。考生可能會只抓其中一句展開論述,而沒有綜合整體地考慮三句話之間的聯系。
廖廷杜:泉州城東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材料一很老,不經思辨很容易落入俗套;材料二,很多人愛寫,但概念容易界定不清,很多學生可能把“錯”與“對”界定為失敗和成功,但走錯路不代表就是失敗,所以以失敗與成功來立意的話,很可能給自己挖了個“坑”;材料三,句子本身邏輯有問題,“沒有……只有”這類表達很絕對的句式,本身就不是很有科學性,很有邏輯。就像“只要你努力,肯定就能成功”這樣,屬于“偽命題”。當然所有這些問題,也是機會,考生要善于分析思辨的話,也能寫出不錯的文章。
關于寫作想要寫好,關鍵在于怎么“走路”
張嵐:福建師大附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對于走錯的路如何看待,走不通還敢不敢走,有的路可能真的走不通,這個時候我們要怎么開始,如果能夠考慮到材料當中對于“路”的界定或者發(fā)展變化來做文章,那么這個學生的思路就是高明的。
陳希我:著名作家、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著名作家、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第一句和第三句講成功,第二句話講失敗對人類的意義,人類經歷各種困境之后,才知道我們并不是那么強大,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待失敗就變得非常重要,這是人類的精神價值。如果有同學能夠把第二句話寫到這樣的高度,也是非常好的。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學語文教師:能圍繞“走”展開論述,在“走”的態(tài)度、“走”的形式等方面多做理性分析,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了;圍繞“走與路”展開論述,有一定思辨性,也是可以的;或者圍繞“路”展開論述,注重邏輯自圓其說,也未嘗不可。
廖廷杜:泉州城東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路的界定不是重點,怎么走、為什么走才是重點。如材料一,考生可寫“堅持走自己的路還是從眾走他人的路”,著眼于在從眾心理喧囂沸騰的時下,要聽得到自己內心的召喚,做清醒的行者,勇于走出自己的道途;材料二可寫“走對和走錯,不是走成和走敗”,著眼于錯如果能成為經驗,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這種經驗的積淀中被開拓;材料三可寫“魯莽前沖不如三思而行”,著眼于一味魯莽前沖只是盲目自我的表現,路橫亙在面前時,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怯行是一種自然的反射,對于去路有敬畏之心并不是壞事;相反,因為心懷敬畏,三思而后行。綜合起來寫的話,雖然并不易,但三句話都互有包容,要敢走,不怕錯,走自己的路,恰恰可以合而為一。
陳武:泉州五中語文教研組組長:寫作要直面當下,與時俱進,要有熱點,“一帶一路”因此也可以躍然紙上。過分的人文關懷,對于高考這種選拔性的考試擇優(yōu)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只有在文筆方面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