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珍惜和平作文
時值今年是紀念抗日戰(zhàn)爭和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60周年,我院正在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了牢記歷史,勿忘過去,我們支部在宋書記、曾主任、楊主任兩位支委的帶領下,于9月3-4日進行了一次紅色之旅,我們踏著先人的足跡,先后來到了深圳的根脈、深圳人的根--大鵬所城以及廣東抗日救國、內戰(zhàn)時期開展武裝斗爭的重要地區(qū)—東江縱隊紀念館,來感受先輩們南北征戰(zhàn)的史跡,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來緬懷東江縱隊、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在東江、北江粵北和港九廣大人民群眾及海外僑胞的支持下,浴血奮戰(zhàn),及六千余英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成的歷史豐碑。
我們的第一站是大鵬所城,它自誕生至今600多年來,曾受倭寇之害,抵御過葡萄牙人的侵擾,時而處在戰(zhàn)爭的最前哨,又被日本軍人的魔爪控制過。在這處曾經扼守海陸要沖的彈丸之地,十數名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先后帶領先人們無數次的奮起抗擊。曾在中英海戰(zhàn)中建立功勛的賴恩爵將軍眼睜睜地看著英國割占香港侵擾沿海,憂郁而終,在1997年香港回歸當年,賴氏后人以“還我祖愿”牌匾來告慰將軍。這個抵御當年外侮的軍事要塞,如今硝煙已去,但所城的80%建筑保存完好,篤守著當年的榮耀。
我們的第二站是東江縱隊紀念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多年來活躍在華南敵后戰(zhàn)場,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在與日偽軍和頑固派軍隊的艱苦拼搏中,發(fā)展成為一支擁有9個支隊和4個獨立大隊,共11000多人的游擊兵團,先后在廣東、北江、粵北和港九等地建立起7塊抗日根據地,建立了6個特級政權。在華南地區(qū)建立根據地和游擊區(qū)總面積約6萬余平方公里,對日偽軍作戰(zhàn)1400多次,斃傷日、偽軍6000多人,俘虜、投誠3500余人,反擊頑軍作戰(zhàn)600余次,共繳獲各種武器6500多件。但在長達8年的抗戰(zhàn)艱苦歲月中,東江縱隊犧牲的指戰(zhàn)員達2500多人。1945年10月,日軍投降后,部隊北撤編入華東野戰(zhàn)軍,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戰(zhàn)爭勝利后,東江縱隊又返回廣東,勝利完成了建立解放廣東的戰(zhàn)略基地的任務。朱德總司令曾在黨的“七大”所作的軍事報告中稱:“東江縱隊至今成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幟,使我黨在華南的政治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為敵后三大戰(zhàn)場之一”。
“大哥上戰(zhàn)場,二哥運軍糧,爸爸種田地,媽媽做衣裳,大家總動員,動員打東洋。”這是抗戰(zhàn)時期的民謠;“日本鬼子搞“三光”,無惡不作喪天良,橫行霸道逞兇狂,燒殺搶劫無寧日,傾家蕩產去流浪?啾M甜來盼解放,抗日救國保家鄉(xiāng),全國同胞握緊槍,團結一心齊抗日,翻身緊跟共產黨。”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隊伍唱的歌曲,它們激勵著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地勇敢抗日和解放全國!傍P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痹诿褡逦M鲋H,大鵬兒女挺身而出、保家衛(wèi)國、血灑疆場的正氣千古永存;時代交替之春,深圳人民開拓進取、不怕吃苦、敢闖敢拼的精神至今猶熱。
回首過去,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們的英勇奮戰(zhàn),流血犧牲,珍視我們現在的幸福和平生活;展望未來,我們必須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勿忘國恥,珍惜和平。我們必須對照兩個務必,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五個力戒,自覺學習實踐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做到有理想、有責任、有能力、形象好(“三有一好”),胸懷全局、心系群眾,奮發(fā)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前進,不斷為建設我們偉大的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免受外來勢力的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