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苦”為話題的作文3篇
1.苦,也是一種色彩 莊子認為有為是苦,釋迦牟尼認為,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是苦.苦作為一種積極的色彩調(diào)劑著我們的生活色調(diào).泥土沒有了苦味,它便不再芳香,不再澄澈,不再清新.那么不妨給生活加點苦色,讓它更加斑斕. 蘇子的苦,是流放漂泊之苦,是壯志難酬之苦.擁有如此才華,卻受盡排擠.還好,子瞻曠達,深諳苦中含樂,被流放,他可以縱情山水,可以郊游狩獵,可以在苦中品味生活,可以愈挫愈奮.試問,若沒有了這流放之苦,讓子瞻做一個政治上的庸人.我們又該從哪兒去聽"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雄壯豪情,去哪兒去領(lǐng)略一代文豪的才智. 霍金的苦,是病痛折磨之苦.但一旦霍金用執(zhí)著信念,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苦便不再苦,反而幫助他超越了自我,用非凡的意志鑄就了<時間簡史>.司馬遷的苦,是遭受宮刑的羞辱之苦,這苦沒有喪失了他的信念,反而著出”史家絕唱,無韻離騷”的<史記>.杜甫的苦是關(guān)心百姓卻無法幫助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的憂國憂民的苦,縱然身無定所,仍愿”要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份苦激勵他寫下一篇篇記錄百姓疾苦的”詩史”.這些苦或許催人意志,但更鑄人意志.這些苦雖折磨身心,卻磨練心志. 孫氏兄弟,千里還薪,縱然面對失親之痛,仍堅守承諾.他們用誠信,創(chuàng)造了華夏大地上可歌可泣的一段故事,也完成了一次誠信的接力.苦,傳承了難能可貴的美德,也為孫氏兄弟的生活多了一種信念.袁隆平,年輕時便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在當時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省出一大筆錢做研究,他被人不解,被人嘲笑.然而只有他知道,眼前的苦不算什么,他的養(yǎng)活數(shù)億中國人民的理想只有在這種"苦"中方能實現(xiàn),于是最終他成功了,也換來了理解,他無悔. 生活是一杯濃茶,需要加一絲苦,方能不斷品味它的醇香;生活是一幅畫卷,需要加入一絲苦,方能冷暖自知,創(chuàng)造別樣色彩;生活是一場接力賽,只有默默堅持,不斷用"苦"去澆灌,方能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2.苦,也是另一種風(fēng)景 蝴蝶,苦的是繭中溫柔致死的舒適,美的卻是死命掙扎,破繭成蝶;梅花,苦的是無情嚴寒致命的蹂躪,美的卻是一枝獨秀,傲立霜雪;茶葉,苦的是外表干澀的格格不入,美的卻是一口醇香,源遠流長。苦,同樣也可以營造一種美麗的風(fēng)景。 苦得(出)撼天動地,苦得(出)曠世奇跡。魯迅曾說,成功是把好的東西包裝給人看,而失敗則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項羽的人生,無非是最偉大的悲。嚎嘈,苦的是一桿長矛殺盡秦國虎狼之將,卻終與帝位失之交臂;苦情,苦的是嘶鳴烏騅,似水虞姬,腸斷天涯;苦景,苦的是四面楚歌,山窮水盡,苦的是橫刀鮮血,男兒千行淚。但是,正是這些許苦痛,成就了項羽,成就了他撼天動地的勇猛無敵,他沒有成為君王,卻成為了英雄!歷史會永遠記得,有一個英雄,仰天長嘯,用一腔熱血染紅史書,用一身抱負,一身苦痛成就了他別樣人生。 苦得(出)凄凄美美,苦得(出)細風(fēng)無跡。李清照,苦得與愛人陰陽相隔,卻苦出種種風(fēng)情,小情小調(diào)之余,在凄凄切切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至死不渝的至美心靈;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勢不向南死不休,苦的是奸臣當?shù),壯志難酬,卻留得丹心照汗青,為積弱的王朝射入一絲希望的光芒;楊貴妃,苦的是一笑傾人城,二笑傾人國,苦的是君王兩側(cè),紅顏禍水,苦的是魂斷馬嵬坡,此恨綿綿無絕期.卻也歷盡滄桑.一生艱難困苦,給她的美增了一抹歷史的印記.苦,也是一種風(fēng)景.苦的歷經(jīng)滄桑,苦出蓋世輝煌.長征一路,艱難險阻,苦盡了中國兒女的心,苦的是烏山磅礴走泥丸的命途多舛,苦的是吃草根,啃樹皮的無可奈何,苦的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躊躇無果,唯有淚千行.可卻用這些苦,換來一個曠世奇跡——中華民族崛起了,用一面紅色國旗,警示世人,千言萬語已融進那面神圣的國旗,歷盡滄桑,萬世輝煌,彰顯著中國人民的錚錚鐵骨,一筆抹盡,成為時代的絕響,用鮮血鑄入光輝,在太陽的照耀下,有一面紅色的國旗,永遠不滅,那就是中國。這些苦痛,成就了中國風(fēng)貌的另一番美麗風(fēng)景?嗤床皇呛樗瞳F,它是理想的指引帆,是人生的奈何橋,伴著它成長,勇敢跨過它,戰(zhàn)勝它,終可以成就輝煌?,同樣也是一種風(fēng)景,它會如空氣一樣永遠存在,歷盡滄桑后,回頭看,苦也是甜的。 3.行無苦,難以立 苦者,五味之一也。大多人懼于它特殊的味道,常拒之于千里之外?喙衔犊,卻回甘。因此,苦,總能在不適之外帶給我們些什么。 苦,亦非味覺之那么狹隘,常令人聯(lián)想到痛苦,苦難,苦海諸如此類。而苦之義并未被解釋透徹。苦,除那之外,仍兼有努力,用心之意!翱炭唷币辉~即有所詮釋;苦亦有磨礪的理解。一個人的苦與否,既取決于客觀,也取決于主觀。甚至可以說:“無苦,不立! 苦,礪人之石。人們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每當如此,便搬來“痛苦”“苦差事”一類的詞語,給予慰藉。然而,困難,甚至于苦難,是人們必經(jīng)的。孰能一帆風(fēng)順呢?若當年劉備苦于失聰之憾……一切都若這紛落的花瓣,余下枝頭空空。只有當人受苦之磨礪,方能有過人之才藝,超人之心,逾人之智。苦,立人。 苦,修人之鏡。在安樂中,人們漸漸迷失了自我,或看不清方向,或惑于酒綠燈紅。而如若再出現(xiàn)“苦”,便如同當頭一棒,不知所措。人,總是逃避困難的?墒,困難卻逃避不掉。只有當處于困難時,才能真正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的處境。認清自己的認知。這樣,再身處安世,便也知曉前進的方向。古有一人,長相奇丑,家境也貧,人們都不愿與之相交。其人惑然,得一人語之,讓其視鏡,終知為何。其人后修身養(yǎng)性,提升內(nèi)在,終與人有往。故事也許不切題,可它如苦一樣,如鏡般讓人清醒地認識自己,知曉努力的方向?,立人。 苦,警人之鐘。齊白石一世曾堅持作畫七十余載,日之不斷。黎起晨作。難道他日復(fù)一日的堅持不苦么?苦!可是這苦帶給人以銘示與快樂。它告訴了心底那個自己,永遠不能服輸。永遠不能服老。在他臨終之日。竟仍作了絕筆一作——牡丹。這是何等的毅力!只有苦中才易知樂。苦中自警,告誡自己何為,何不為。苦,立人。 行于漫漫之人生路,有甘亦有苦。甘,欣人一刻;苦,立人一世?嘀,難除;苦之事,難忘。行無苦,難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