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9月4日晚,我觀看了2019年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
隨著戰(zhàn)爭硝煙散盡,那些英雄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他們建立的偉大功勛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飲水思源。正是因為他們當年的浴血奮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上個世紀末以來,西方一些所謂思想家開始宣揚“歷史終結論”,認為歷史已經(jīng)到達終點,從此歷史的發(fā)展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西方的道路。這種觀點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運用到近代中國歷史上,開始對革命的正當性和正義性提出懷疑,正面人物不再被視為高尚和值得推崇,反面人物反而得到一些人的青睞。這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歷史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團;仡欀袊F(xiàn)代史,全國各族人民的同仇敵愾、寧死不屈,革命先烈的錚錚鐵骨和凜然正氣,令人感奮,催人奮進。這些歷史的真實生動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充溢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的大學講堂和新聞媒體要借助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理直氣壯地宣講中華民族為獨立解放的光榮歷史,而且要講得動聽,讓廣大網(wǎng)民更多地與正史、信史“親密接觸”,最大程度地擠壓歷史虛無主義“任性”的空間。
要通過宣講,引導廣大網(wǎng)友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是彌足珍貴的財富,賦予了今天奮力前行的不竭精神動力。對此,我們應倍加珍惜、精心呵護,讓其成為守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高地。
英雄不容褻瀆,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當性也不容顛覆。在紛紛擾擾的錯誤言論亂象之下,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讓虛無主義擾亂我們的頭腦,而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用正確的歷史觀看待英雄人物,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注歷史的精神坐標。
歷史厚重不容輕佻消費,英雄神圣不容惡意詆毀。只有記住那些不朽的名字,追求那些偉大的靈魂,歷史的底蘊才會更加厚實,文明的根基才會更加堅固。正歷史本,正英雄名,正民族魂,正國家骨。讓我們以虔誠之心,為抗戰(zhàn)英雄祈禱告慰:中華兒女一定會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