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帽子的歷史典故
現(xiàn)代人為什么說到戴綠帽子,個個有了老婆的丈夫都會談虎色變,氣憤異常。這個綠帽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時候流傳到至今的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具體講一下綠帽子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人們雖然都知道"綠帽子"一詞所代表的含義,就是指已婚的女子紅杏出墻,背著自己的丈夫與別的男人偷情,但是卻很少有人清楚綠帽子一詞從何而來。目前關于綠帽子一詞來歷的說法紛紜,不一而足。那么,對于綠帽子的來歷,目前究竟流行多少說法呢?
第一種說法,綠帽子是來源于唐宋時期,是由蕩婦偷情信號演變而來的.這種說法說的是唐宋時期文風長盛不衰,正是名士倍出之時。當時文人雅士之間相互推崇,吟詩作賦,相互結交,有時候只為推敲詩詞更是徹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難逢.當時有一文人名叫李緣銘,酷愛辭賦,經常邀朋喚友來家中作客,同時他也經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詩文唱和。李緣銘有一年輕貌美的妻子,因常常獨守空房而深感痛苦不堪。而她家隔壁有一戶人家,男子因喪妻一直單身。這位男子自然見過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他常常爬在院墻上偷看,并且一直垂涎著她的美貌,但她卻是雖有色心卻沒色膽。
有一天,李緣銘又去朋友家中作客,妻子倍感冷清,閑來沒事,便依在門口看著門外發(fā)愣。這時隔壁的男子也正坐在門口發(fā)呆,而認同命相憐,便不知不覺聊天起來。于是在以后一段日子里,每當寂寞的時候她便找他聊天,而他也迫切的等著她來找他。
正所謂日久生情.時間一長,兩人之間竟然產生了些許的情素.終于有一天她和他有了第一次的風流,并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這李緣銘平時本就很少在家,對她也是關注得少,因而他妻子紅杏出墻的事情,他一點也不知道.然而正所謂作賊心虛,這李緣銘平時雖然很少在家,但有時候他畢竟還是會回家的。由于害怕倆人的事情被其察覺,所以他們思前想后決定想一個辦法,以免正巧這李緣銘在家碰到。想來想去倆人一時也沒想不出個好主意。
有一天,李緣銘的妻子準備上街賣點飾品,但此時正值中午,太陽高懸,于是她便把自己丈夫平時戴的帽子戴在了自己頭上,而當時的文人都喜愛戴著綠色的帽子。也許是因為文人們覺得綠色有青春蓬勃之意。然而,這頂綠帽子卻給了李緣銘的妻子的電石火花般的靈感,使她在無意之中突然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于是每當李緣銘不在家的時候,她便戴著他的綠帽子在外面走動,隔壁男子看到后就心領神會,前來偷情。
就這樣,他們二人時常偷情,自以為萬無一失,不想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的時候。終于有一天,因為一卷詩詞忘在家中,才出門不久的李源銘便急匆匆的趕回了家,結果撞見了自己的妻子
和隔壁男子正在偷情的場面。一向以文雅風流自居的李緣銘不禁惱羞成怒,一氣之下休掉了美貌的妻子。從此他的妻子和那隔壁男子偷情的事情也逐漸流傳開來,成為街坊鄰居的笑談。于是,后來人們便把那些不守婦道背著自己相公偷漢子的事情叫做戴綠帽子。
當然,從此以后,綠帽子就成了男人的忌諱,文雅之士們便不再戴綠顏色的帽子了。
綠帽子是由蕩婦偷情信號演變而來的說法一直流傳自今。
第二種說法,綠帽子起源于元明兩朝,是由從事妓院歌坊等賤業(yè)的標志色演變而來。古代漢民族是十分重視色彩的民族,《禮記》里說: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后來秦滅周,又尚黑;漢滅秦,武帝易服色,改為尚黃。到了魏晉,情況比較復雜,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節(jié)穿戴五種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黃、白、黑,真夠煩的。隋唐建立后,正式把服飾的顏色作為區(qū)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太宗貞觀年間規(guī)定:皇帝就穿黃色的龍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以后各朝代均大體沿襲此法。
自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qū)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到了唐代,官制規(guī)定,六品、七品官著綠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一詩中用青衫代稱。他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綠衫行列中。
直到元明兩代,朝廷規(guī)定,樂人、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志所從事的賤業(yè)。從此,綠帽子開始成為從事賤業(yè)的標志色,并逐漸演變?yōu)閷iT用來指那些家中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
《元典章》規(guī)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頭巾。也就是說,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可見,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lián)系。由于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于說綠頭巾。由于綠色與娼妓有關,后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并演變成了綠帽子。
明代仍依舊制,洪武三年下詔曰:教坊習樂藝,青字頂巾,系紅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還限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在《國初事跡》一書中,也說到明初朱元璋對南京娼妓所作的種種規(guī)定,對娼妓家的男子指令必須頭戴綠巾。
妓家男子,其妻女皆從事賣笑生涯;而樂工,一般來說其妻女皆為歌妓。這種男子必戴綠巾。因為綠巾是一種帽子的形式,故又稱之為綠帽子。從此以后,凡妻子與丈夫之外的其他男子有不明不白的性行為,這個丈夫就被稱作戴了綠帽子。
第三種說法,綠帽子的由來是從元朝開始的。從原來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演變成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那就是綠帽子。種說法說的是,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著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qū)別。延續(xù)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那就是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fā)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jié)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jié)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妻子沒了名節(jié),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還有一種說法,與第一種說法大同小異,只是把戴著綠帽子的偷情信號,從妻子的頭上發(fā)出變成了由丈夫的頭上發(fā)出了。也就是說,只要是看到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這便是可以幽會偷情的信號。
這種說法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生得嬌艷可人,風韻天成,平時在家里做點針線活。因她生得貌美,早就已招來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很富裕,只是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終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終于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前來幽會。不想晚上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們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床底多了一個夜晚。發(fā)生這件事后,妻子就響了個主意,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并和那賣布的約定,只要看見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前來幽會。過了幾天,丈夫果真在妻子的勸導下戴著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地穿街過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一起睡在他的床上風流快活。從此以后,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都不禁心花怒放地前來幽會。于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這種說法雖然是民間茶余飯后的一種笑談,但這種說法卻流傳得最為廣泛,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綠帽子來歷的最重要的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