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需要成長的空間
我們都需要成長的空間
——讀《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有感
在寒假期間,老師組織我們閱讀家庭教育有關的書籍,我毫不猶豫的買下了《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這本書,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我感覺字字都敲擊在我的心頭。
我首先讀了《他為什么自殺》這一部分,講了一個高一孩子,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從十八樓跳下身亡。故事中,男孩在書桌上留了兩句話:“今天的作業(yè)我再也不想寫了!明天的化學考試我再也不想考了!”是什么,讓一個學習在班級里名列前茅的孩子跳樓?是壓力,是老師、同學、家人所給予的太多太多的壓力。為了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幾乎所有的中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上補習班,做家長布置的作業(yè)等一系列所謂的“題海戰(zhàn)術”。難怪有網(wǎng)友吐槽說:“我不是在數(shù)學班的課上,就是在去英語班的途中!蔽疫戲稱:“如果家長讓你在雙休日盡情的玩耍,那真是比過年還高興!蔽乙恢毕耄簽槭裁匆O置雙休日,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沒有啊。我們真應該一周上七天學。有些同學的雙休日比上學還累。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在電視劇中,家長也經(jīng)常向孩子施加壓力。比如《家有兒女》中的劉梅,他就經(jīng)常向小雨和劉星施加壓力,在《星際精靈藍多多》中,蔡小豆的爸媽就向蔡小豆施加了無數(shù)的壓力,他不得不向藍多多求助。
在《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一書中,有一個家長找到正在打籃球的孩子,把他找回家,還把其他的孩子罵一頓,還不讓她的孩子接同學電話,還說:“我家的孩子是要考清華大學的,你別來煩他!蓖盹埖臅r候,他還常常跟孩子說:“哎呀,孩子又考上北大了,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這么好呢?”
還有一些壓力來自各種興趣班,在生活中,我的同學李心怡在雙休日有四個學習班,她說只有周五晚上有時間做周末作業(yè),雙休日的晚上也不可以玩。在《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這本書上,有一篇文章叫《強忍著》,那個孩子受夠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從不管他,他常常是餓著肚子學習。我曾發(fā)表過一篇作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作文寫出了中國家長的現(xiàn)狀,暴露出了“中國式教育”的漏洞、弊端。比如,我的朋友——韓良澤,每個學期開始,他的媽媽要為他買兩套數(shù)學卷子、兩套語文卷子、兩套英語卷子。還在雙休日為韓良澤報了兩個學習班。他的媽媽太爭強好勝了,整天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攀比。不止這些,他的媽媽強迫她每次考試必須考前三,有一次他沒考好,考了第四,他就嚇得尿了褲子?吹竭@里,你一定會笑,可是,如果他沒考好,他的媽媽會拿出蒼蠅拍打他,有一次還把蒼蠅拍打斷了,韓良澤疼的連坐都不敢坐了。
一幕幕“悲劇”正在我們眼前發(fā)生,父母與00后孩子的代溝正在進一步拉大,誰可以挽救這個局面,讓中國孩子不再被壓力所困擾,不再被攀比搞得天旋地轉(zhuǎn),讓中國的孩子都可以奔跑在陽光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