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丟
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丟
——讀《雷鋒的故事》有感
西昌市川興鎮(zhèn)焦家小學六年級羅伍呷
雷鋒,是一個神奇的名字;雷鋒,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
正是帶著這種高山仰水的崇敬之情,這段時間,我閱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從書中我知道,雷鋒叔叔從小就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罪,是共產黨、解放軍把他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正是懷著這種樸素的階級感情,當雷鋒叔叔自己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后,他不怕苦、不怕累,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吃,別人怕累的工作他搶著去做。
驕陽似火的八月,雷鋒和戰(zhàn)友們去一個偏僻的新建工廠工作。冬天,山區(qū)的天氣格外寒冷,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領導把和泥這項又臟又累的工作交給雷鋒叔叔所在的班,由于和泥速度慢,每天都完不成任務。雷鋒叔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帶領戰(zhàn)友們,每天天沒亮就起來和泥。(詳見《雷鋒的故事》74頁)。
和雷鋒叔叔比起來,我真感到無地自容。記得那是一個周末,媽媽有事出去了,讓我自己洗衣服。我心想:水這么冷,不把手凍壞才怪哩。于是就沒有洗。還有每次學校大掃除,我很多時候都是在濫竽充數,不出實力,只是象征性地用掃把扇一扇。歸根結底,我就是缺少雷鋒叔叔那種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
我知道,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加上我們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我們視為掌上明珠,總是力所能及地在物質生活上滿足我們。于是,部分同學就滋生了奢侈浪費的情緒,攀比心理嚴重,講究穿名牌,玩高檔手機,吃飯時挑三揀四,不愛吃的東西就毫不悋惜地倒掉。他們把自己當做“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說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就連簡單的生活自理都成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極少數同學在學習、生活中怕苦怕累,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就望而卻步。
自本學期開學后,我們學校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等多種形式,教育同學們一定要向雷鋒叔叔學習,決不能丟掉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雷鋒精神。我相信,通過“學雷鋒,見行動”的活動,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雷鋒精神一定會在我們心中開花、發(fā)芽、生根、結果。
指導教師:高立祥徐家英
高立祥楊衛(wèi)瓊老師簡評: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是雷鋒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小作者在認真閱讀《雷鋒的故事》的基礎上,以雷鋒帶領戰(zhàn)友們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完成和泥任務為契入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暢談了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丟的真實感想。
六年級: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