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橋
“吸管橋”,聽了這個題目你是不是有點奇怪呢?是啊,吸管做的橋,能走人嗎?恐怕連一本書都支撐不了吧?“吸管橋”確實是一座橋,我們今天研究的,就是它的載重量和承受能力。下面有請盛寶燚和余廣裕同學來為我們揭秘“吸管橋”吧!
首先,盛寶燚同學拿出一塊長方形木板,這塊木板的兩邊的凸出一塊木板,形成一個凹形,中間跨度26厘米。余廣裕拿出一個由五顏六色的吸管組成的吸管橋,架在木頭架上面,接著對我們說“現(xiàn)在,我們來做實驗,因為要測它(吸管橋)的承受能力,所以我們要開始往上面放鉤碼,一個鉤碼50克!蔽也唤孪耄捍蟾欧盼鍌就撐不住了吧?這橋看上去太脆弱了。他們開始一個一個的放上去,并一個一個的數(shù)著:“1,2,3,4…28個!睌(shù)到28個的時候,他們突然停住,我以為他們要宣布什么,于是仔細聆聽。只見盛寶燚不緊不慢地說:“現(xiàn)在,橋還支撐得住,他的載重量是1.4千克,但是……”“但是我們沒有鉤碼了!”盛寶燚還沒說完,就被余廣裕接過去,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高老師見橋還可以支撐,又拿那三個裝鉤碼的盒子放了上去,還有一本書,加起來約50克。我想:這下該倒了吧?沒想到,橋雖然很彎了,但還是挺住了。吸管橋或許還能承受更多東西,但我們已經(jīng)沒有可以估量的東西了,不過,實驗進行得很成功,也告一段落了。
相信你我一樣都非常好奇,這吸管橋怎么會那么堅固呢?居然承受了1450克的重量?!
盛寶燚同學為我們解釋了這個吸管橋的制作過程。首先,他們把若干根牙簽放進吸管內(nèi),使其更牢固,然后把數(shù)十根吸管并排粘貼在一起,與在上邊和下面橫向粘貼了幾根剪短的、也放了牙簽的吸管,以用于把所承受的力均勻的分散承受和加固作用,這就是結構的力量。這個吸管橋耗費了38根吸管,98根牙簽。
這個實驗證明:只要合理的運用科學只是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不可能變成有可能。像這次的試驗,不就使又輕又小的吸管橋承受了將近3斤重的物體嗎?同學們,快快轉(zhuǎn)動腦筋,使不可能,變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