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3篇
中華風俗有很多,如清明節(jié)時人們會吃清明果,清明粑,清明螺,清明餅,青團……端午節(jié)時人們會吃粽子,黃鱔……中秋節(jié)時人們會吃月餅,西瓜……元旦節(jié)時人們會吃面條,雞蛋,餃子……這些都是關(guān)于吃的,關(guān)于做的有春節(jié)放鞭炮,教師節(jié)送鮮花,端午節(jié)劃龍舟……
在這些風俗中,我最喜歡吃青團,放鞭炮。
我喜歡吃青團是因為它不但味道好,而且有一個巧妙的傳說,有一年清明節(jié),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nóng)民上前幫陳太平化裝農(nóng)民的模樣,躲過了清兵,但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shè)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個農(nóng)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后煮爛擠出汁揉進糯米粉內(nèi),做成一只只青團。然后把青團放在青菜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送給陳太平,陳太平吃了青團,天黑后,繞過哨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兵都要學會做青(清)團以御敵自保。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風俗從此流傳開來。
我喜歡放鞭炮是因為它既好玩又好看,以前放鞭炮是為了嚇走“年”,現(xiàn)在放是為了熱鬧。
中華風俗不計其數(shù),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而且每一個都包含著一個奇妙的傳說。
我的家鄉(xiāng)武進,它是魚米之鄉(xiāng)。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即瑞午節(jié)。這天要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
相傳龍舟竟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在武進這塊大地,賽龍舟是為了紀愛國詩人屈原,為節(jié)日增添熱鬧的氣氛。其次是吃粽子。初五的早上,奶奶要把煮好的粽子,咸鴨蛋放在碗里,供灶爺。奶奶說這樣可以求灶王爺保佑我們?nèi)移狡桨舶。早上都要吃粽子,這粽子可香拉!品種多,形狀多。奶奶還把事先編好的網(wǎng)袋掛在我脖子上里面放在咸鴨蛋,可好玩了!爺爺在大門上插在柳條,表示辟邪。
我的老媽是金華人,那里有許多的風俗,我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吧。
金華斗牛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刺激的一個,至今可是有百年的歷史了。盛行在清末民初。不同與西班牙的人與斗牛,金華的斗牛是被譽為東方文明斗牛的牛與牛斗,斗牛當日,參斗的牛要穿上勇士裝,由主人領(lǐng)到斗牛場。這時會鞭炮齊鳴,觀眾們歡呼雀躍。過了一會比賽就開始了,只見兩只斗牛瞪圓了自己,布滿血絲的憤怒的雙眼,怒目對視,各自刨腿,蓄勢待發(fā)!斑瑁 彼鼈儕^力斗爭了!用自己的犄角,用盡全力沖撞,過了會,便有一頭牛敗下陣來,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墒,角斗是十分殘酷的勝者不僅沒有十分開心,反而要窮追不舍,緊隨其后,直到累了才停止追趕。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金華斗牛上就有很大的體現(xiàn)。
在端午節(jié)時,除賽龍舟,包粽子之外,在金華地區(qū)還有好多的習俗。金華人認為五月份毒蝎,蛇,蜈蚣,壁虎,蟾余出沒之時,民謠中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還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比如“吃五黃,克五毒”。黃鱔,黃魚,黃瓜,黃酒,雄黃就是五黃。還有人噴雄黃在屋里各處,因為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用雄黃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情節(jié),比如變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就因為喝了雄黃酒失控現(xiàn)出原形的。
這就是金華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有風俗,但都是不同的。(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