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屈原作文
其一,騷者,《離騷》也,與中國第一個文人—屈原有關(guān)。眾人皆知,《詩經(jīng)》、《離騷》為古時文章之源,分別統(tǒng)領(lǐng)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后人將《詩經(jīng)》中的 “風(fēng)”與《離騷》中的“騷”合稱“風(fēng)騷”,統(tǒng)指文章。因此,“騷客”就是寫文章的人了。再看看寫《離騷》的屈原,我認(rèn)為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文人,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成了后來文人學(xué)者的典范,影響了中國的一代又一代文人?梢,文人與騷客并稱,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二,騷者,色也,與文人的情色之心有關(guān)。用我們?nèi)T的土話來講,說一個人很“色”,就會說這人真“騷”。查查《漢語詞典》,云“騷”有“舉止輕佻,作風(fēng)下流”之意。古之文人皆愛色,常出入于酒肆勾欄之間,難道不“騷”?君不見,整部中國文學(xué)史,其實就是一部妓女史。白居易、蘇軾、杜牧之流,俱逛過窯子,甚至納妓女為妾者,也不在少數(shù)。柳永之輩,文章傳世,無一不是寫給妓女,無一不是寫于勾欄。其實,古之文人愛妓女,與道德無關(guān),蓋因那時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也就是老婆沒文化無法交流,妓女倒是吹拉彈唱,歌詞詩賦樣樣精通,加上她們不受禮教束縛,性情激蕩,如何不討人歡喜?因此,色之人,即為騷之人,即騷客也。
其三,騷者,牢騷也,與文人的不得志有關(guān)。古之文章,很少不是文人的牢騷之作。他們放蕩不羈,性格張揚,與政府提倡的“禮教”格格不入,“硬”與“迂”兼有,寫點文章也是為了泄憤,牢騷特多,往往是抨擊社會,褒貶時事。因此,現(xiàn)在我們讀古人文章,很多為“憂國憂民”之作,也即牢騷之作。他們往往在仕途上走得不是很順,當(dāng)不了官或者當(dāng)不了大官,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就寫寫小詩作作小文來抒發(fā)胸中苦悶。比如屈原、柳宗元、范仲淹等等,都當(dāng)過官,又都在官場失意過,甚至被放逐邊陲,他們于是在旅途中憑吊古跡,發(fā)發(fā)牢騷,被我們稱之為“詠物言志”。可見,騷客者,即發(fā)牢騷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