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點(diǎn)夢想給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夢想——它就像夜空中閃亮的一顆星星,照耀著我們年輕的心,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有無窮的力量和信心,讓我們癲狂亢奮,讓我們愿意為它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只顧得低頭走路,越來越忘記抬頭看看自己理想的天空上還懸掛著這樣一顆星星?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安于現(xiàn)狀,給自己越來越多的理由讓自己心安理得?現(xiàn)實(shí)生活的殘酷讓我們開始妥協(xié),于是,我們可能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心靈卻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僵硬,那顆星星似乎也被我們忘記了,光芒暗淡,乃至消失。
但是有一個人的故事卻刺痛了我們,他的特立獨(dú)行震撼了我們,那顆星星的光芒再次閃爍,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平庸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開始不安,有些顫栗。這個人就是《飛》的主人公劉百剛。
劉百剛是一個農(nóng)民,一個不安分的農(nóng)民,從小就被大家看成是一個精神上有毛病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跟別人不一樣,就連他的媽媽也對他顯得有些失望,只有鄰居家的小姑娘李小猜愿意相信他的“胡說八道”。
劉百剛最瘋狂的行為是要造一架飛機(jī),他想飛起來。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想上天,這個瘋狂的想法頓時成了村里人的笑柄,讓母親蒙羞,也讓一直相信他、愛戀他的小猜離他而去,和別人結(jié)了婚。盡管這一切都讓劉百剛痛苦,他還是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shí)現(xiàn)夢想。
最后,他飛起來了,盡管這可能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飛行……
不管人們對農(nóng)民造飛機(jī)有什么樣的看法,我只想抓住一點(diǎn)來表現(xiàn)——理想主義者的堅韌和犧牲。劉百剛只是一個代表,理想主義者的代表。
最后,這讓所有觀眾那顆理想的星星再次閃亮起來。哪怕你想像劉百剛一樣,去造一架自己的飛機(jī)。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但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自己的夢想只不過是夢想,它虛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將它深深地埋在心底,連破土的機(jī)會都不給它,這樣,夢想怎么會開出絢麗芬芳的花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