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蘇軾的人物素材
1、佛與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蘇軾斗嘴。蘇軾問佛。“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問:“那你看我像什么?”蘇軾為了揶揄佛印,說:“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蘇軾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說起了這件事,以為占了佛印的便宜。誰知,小妹劈頭蓋臉地就罵他蠢。蘇軾問她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為佛,只因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視點】⑴境界;⑵角度;⑶聰明反被聰明誤;⑷外觀世界是心靈的延伸。
2、東坡續(xù)詩
有一天,蘇軾看到王安石案幾上有“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詩句,蘇軾見此不由一聲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于是揮筆續(xù)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xì)吟。”
后來蘇軾被貶到黃州。有一天時值重陽,蘇軾出行,但見秋風(fēng)瑟瑟,吹得菊花四處飄零,滿地恰似黃金鋪就。蘇東坡想起當(dāng)年改詩之事,內(nèi)心甚是羞愧。
【視點】⑴自以為是;⑵狹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⑷敢于承認(rèn)自己的不足。
3、《洗兒戲作》
朝云為蘇軾生了個兒子,按照當(dāng)?shù)亓?xí)慣,滿月那天,東坡請了親友,舉行洗兒會。孩子才一個月,就能對人笑。大家都夸他聰明,蘇東坡卻嘆了口氣,道:“切莫像我,更莫學(xué)作填詞!”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因作詩惹了禍,坐了牢,差一點被殺頭,就都不作聲,怕點著他內(nèi)心的痛處。蘇東坡倒不忌諱這個,說道:“我呀,就是上了聰明的當(dāng)。本想再不作詩填詞了,可總是心里癢癢的,禁不住。你看,這會兒又有了一首《洗兒戲作》: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視點】⑴聰明;⑵自嘲;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4、師生吃面
北宋黨爭,蘇軾被貶謫至南疆,羈宦于千里之外。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黃庭堅也受到了牽連,宋徽宗初年被貶至廣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黃庭堅與從海南歸來的蘇軾相遇于梧州與藤縣之間。師生二人相敘,見路旁有賣面條的小攤,于是一同就食。面條粗糲澀口,黃庭堅食不下咽,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聲嘆氣。蘇軾卻極為快速的把面條吃完了。望著黃庭堅良久,蘇軾說:“難道你還要去咀嚼它嗎?”說完,留下尚未回過味來的黃庭堅,大笑著起身上路。
【視點】⑴不要咀嚼苦難;⑵走好未來的路;⑶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⑷牢騷太盛防腸斷,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
5、東坡改聯(lián)
蘇軾少年時就博覽群書,才智過人,常常受人夸獎。好話聽多了,漸生傲氣。一天,他乘興在自家門前寫了一副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有一天,一位白發(fā)老者登門拜訪,見了蘇東坡,老人說:“聽說蘇才子學(xué)問蓋世無雙,老朽特來請教。”蘇東坡見這么大歲數(shù)的人都找自己問問題,心中十分得意。問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難?”老人沒有說話,笑吟吟地捧過一本書來。
蘇東坡接過來,翻開第一頁,頭一行就讀不下去了。為什么呢?有兩個字不認(rèn)識。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臉上不由紅一陣、白一陣。老人說:“怎么,這些字連蘇才子也不認(rèn)識呀?”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成這副門聯(lián):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視點】⑴虛心;⑵傲氣;⑶個性;⑷有錯即改。
6、曠達(dá)灑脫
《東坡志林》記載,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法而遭御史彈劾,在湖州被追赴詔獄時,面對哭送的妻兒家人言道:“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在當(dāng)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時期,這種幽默對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也能起到積極作用。東坡晚年被再貶至惠州,三貶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并沒有把東坡?lián)舻。此時,他更注意運用幽默的力量來幫助它超越政治的險惡和人生的痛苦!痘葜菀唤^》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反映了東坡晚年被貶嶺南一帶時的幽默詼諧精神和樂觀曠達(dá)情懷。他不想去嶺南的蠻荒之地,亦非終日陷入能否生還故里的憂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動細(xì)節(jié)作“幽默觀”,從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夠的體力來航渡人生的苦海。